“這簡直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我絕對不敢玩小米盒子的模式”。
昨天,我帶著H先生去把玩小米盒子,這位機頂盒業的資深人士給了我這么一句結論。
試用過程中,小米盒子算是把互聯網機頂盒(雖然雷軍一直說這是手機發燒配件,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分明是蘋果電視的模子)做到家了:手感好,游戲針對遙控器做過專門優化,米聯和小米手機兼容性好順帶兼容蘋果,來自搜狐、騰訊、PP、鳳凰的視頻,來自豆瓣、多米的音樂,開發者接口,系統OTA。
但正是這些互聯網到家的產品模式,讓H連連搖頭:風險太大了。
H認為:
1:違反廣電政策 2:觸牌照商霉頭 3:高估米粉能力 4:沒有成熟商業模式 5:版權無法規避 6:產品只算高級山寨貨 7:最多是為以后做電視、視頻網站試水的 8:利潤太低
廣電總局有《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互聯網電視集成機構所選擇合作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終端產品不得有其它訪問互聯網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俗稱181號文。
有互聯網電視牌照,只有上海文廣百事通、中央電視臺CCTV、中國網絡電視CNTV、南方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及華數傳媒、湖南衛視芒果臺7家。
現在小米盒子只是拿了一個華數的開放開發平臺,把華數作為一個內容提供商。其他的內容提供商,都是騰訊視頻、搜狐視頻這樣的“雜牌軍”。這不光是違反廣電總局的規定,也是觸了牌照商的霉頭。
廣電系的規則要比互聯網規則封閉的多,龍頭老大就7家,拜了一個山頭就不能拜其他家的,拜了山頭就要按照老大的規則來。就像做機頂盒一樣,哪怕是華為、摩托羅拉這樣的大廠商,照樣要競標,用牌照商的渠道銷售,走渠道商的分成體系。
之前淘寶在華數那里搞了一個在線電視購物頻道,就是因為不聽話,直接被掃地出門,現在是華數自己在做電商。
在廣電領域,牌照商就是運營商,所有做機頂盒的,都是當年的SP,不搞每月能賺多少大錢,還是要看運營商臉色做事,否則說封就封。
另外一點,全國很多地方縣市都有采購權,造成機頂盒小公司很多。即使一些大的機頂盒廠規模也不大。你看華為就不做廣電機頂盒,單做iptv機頂盒(電信是全國集采)
2005年,盛大推出“盛大盒子”,這取名的方法都和小米差不多,當時在上海號稱要每家每戶免費贈送,結果呢,市民們直接被政府叫停,不準拿,因為這是未經許可把互聯網內容搬上電視。
現在互聯網技術比以前牛,淘寶上那些山寨機頂盒銷量都不錯,還出了更方便的安卓電腦棒,雖然做工沒小米那么好,不過價格也是幾百塊的事,最主要,是勝在低調,廣電總局管不過來。現在的互聯網電視技術最牛的,是當年做衛星電視的家伙們,50塊錢的東西,就能實現小米盒子軟件上的功能。
這次雷軍發布小米盒子的排場比做手機小多了,但名氣放在那,真要發布了,估計做到百萬的銷量不成問題,那么廣電總局肯定出面要管。雖然雷軍說正式發布時,會根據規定做到內容可管可控,但是看目前的產品形態,基本做不到。
如果只有點播,沒有電視直播,沒有當地電視臺內容的,怎么能算電視機呢。
廣電總局老大是正部級,運營商老大則是副部級,這級別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對于這個行當的管控程度。對于國家來說,電視是可以傳播圖像聲音的,手機是文字和語音為主的,電視內容的監管力度要大多了。
像是小米盒子這種純互聯網的玩法,視頻推送了什么信息,新增了什么程序,廣告位傳播了什么內容,都是廣電總局很難管控的。就是為了管理,才有牌照商的說法,哪里出錯就找誰,反正超不過7家,一旦小米口子被打開,深圳那邊出個上百家山寨小米,這局面就亂了。
之前,聯通集采小米手機,這是小米高估值的重要原因,但在廣電領域,沒人會去集采一個純OTT形態的東西,這是不合規矩,也不合自身利益的。
還有,小米盒子是有廣電總局的授權序列號的。這點上,他更是在挑戰廣電總局的底線。有授權,但沒用播控平臺,這是擦邊球的特點。
就連中國電信,背景算硬了吧,借用上海文廣百事通平臺做的iptv出來這么久,各省試驗網那么多,但也一直都是藏藏掩掩得做,杭州電信IPTV就一直不溫不火的活著,那就別說小米這樣的民間公司了。可以說,傳統的OTT,包括小米的盒子都沒法在運營商收到錢,不具備運營價值。
現在互聯網電視這塊,做的比較熱的就兩塊,硬件方面是給牌照商生成機頂盒,如果談的好,就加點自己的內容,為以后做大偷偷準備點功能模塊,軟件方面就是走社交電視的路子,像是微電視、我愛看電視這樣的,以電視和手機互動作為切入點,是幫傳統有限電視行業做消費者需求深挖的,絕對不碰內容播放這塊。
而且小米盒子視頻資源的質量也很難保障,同樣是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多看,自從小米盒子發布后,在apple tv上的多看系統基本已經不更新電影了,這讓以前沖著多看才買破解版apple tv的人叫苦不停,但是叫苦沒用,消費者去買互聯網盒子的時候,法律上來說只是買了個硬件,沒有說買下了接下去3年的內容服務,真要一夜叫停,消費者們根本沒轍。雖然華數每個月基本服務費就要20多元,讓習慣了免費網絡資源的年輕人不舒服,至少他的內容是有保障的,雙方就一個內容服務達成法律協議的。你要讓小米沖著消費者收個服務費,他不敢,他也不能。
小米把他“軟件、硬件、系統”的鐵人三項帶進電視圈,這套互聯網玩法真讓我捏把汗。我真懷疑他為了尋找新的市夢率故事,連這個行當沒看清楚就殺進來了。
反過來說,要是小米真的傍上一個牌照商,用現在的玩法運營,而且廣電總局也沒查封,那么就真的是開辟了一片藍海,國內的互聯網電視肯定會狂飆猛進,以前躲在牌照商背后那些不顯山不露水的兄弟們都會跳出來干這塊。
順便說一句,照我的生產能力,小米盒子成本在220元左右,賣給牌照商在240多元左右,如果直接通過網絡銷售,到消費者手上大概230也夠了。
我大膽猜測下,雷軍說發布后會符合規定,那有可能是在售賣機子里用了華數的播控平臺,把互聯網內容方的內容都去掉,然后另外一個手建個網站,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破解盒子,破解后的盒子仍舊是現在這套系統,華數、搜狐視頻、騰訊視頻都有——這樣一來,廣電要來說,雷軍可以說這是粉絲的力量,不光我的事情。
江湖流傳,小米其實已經做出了電視機,只是盒子還能以配件的名義打打擦邊球,電視機就是光明正大進入廣電領域了,現在沒看清形式,不敢這么玩。電視機的水更深,國內80%的電視芯片都是MTK的,高通沒這技術,現在2000到10000的電視都有,小米能玩什么?難道是10000萬的屏幕賣2000么,那簡直是虧死了,這個故事一說,小米身價大跌。
所以小米盒子就是用來試水溫的。否則,一個盒子最多賺100塊錢,哪怕賣了200萬臺,也就2億的收入,這對于估值40億美金的小米來說,根本沒價值。一旦試水成功,廣電不管,那不光小米發達,其他兄弟們也有肉吃了。
推薦閱讀
這些歌曲包括了索尼在拉美地區發行的,以及環球音樂在英國和美國發行的版權音樂,這些音樂將面向歐洲35個國家開放。 北京時間11月21日晚間消息,谷歌已與Armonia簽署了一份音樂授權協議,為Google Play歐洲音樂商店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讀小米盒子的模式:一般人不敢玩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