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191億元銷售額的背后,幾家歡樂幾家愁。從2010年到現在,天貓網購狂歡節不斷刷新自己創造的紀錄,而當191億元這個超乎天貓本身預估的數字出現后,多方觀點認為,天貓網購狂歡或許“事不過三”,明年將取消這一活動;或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以后即使有活動也很難超越這個規模。
除了天貓以外,支持這個數字背后的支付與物流平臺又從中收獲了什么,面臨著什么?
不可忽略的支付瓶頸
“‘您要前往的頁面依然擁堵……’到現在只成功買了一個東西,其他全部打不開,付不了!”現居北京的劉小姐剛在微博里發布了以上消息,一位朋友就在下面回復:“我要買的還沒等我付款直接從購物車里消失了,支付也要搶啊!”
從“雙十一”的情況看,支付環節確實讓不少購物者眼睜睜看著自己拍下的東西從購物車里消失,排隊支付的情況在11日凌晨之后的一段時間確實存在。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網友開始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的支付搶單攻略。現居北京的陳小姐在凌晨1點多完成了支付之后發了一條微博稱:“手機淘寶APP提交訂單,選擇快捷支付,確認訂單后跳轉到支付寶APP,毫無壓力完成付款。”現居廈門的郭小姐也在1點左右發微博表示:“成功購物的訣竅在于:電腦看購物車、手機淘寶付款。”
從購物者的消費體驗上看,似乎手機支付遠比傳統的在PC端的支付更能成功完成網購狂歡節里的購物流程。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手機快捷支付和PC端的快捷支付技術上沒有什么不一樣,支付效果不同可能在于‘雙十一’交易量比較大,用電腦購物的人比較多,影響了網速。”阿里集團支付研究院專家房玄齡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表示,如果同是選擇快捷支付,用PC和用手機的程序是相同的,效果不同的原因在于網速的影響。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不管是用什么渠道,選擇快捷支付總是會比選擇用網銀支付更快,因為網銀支付的步驟還是相對繁瑣很多。
解決了手機與PC孰快孰慢的問題后,消費者或許會對往后電商狂歡節的支付手段發展產生興趣。
房玄齡表示:“網購支付之后的趨勢會是向手機端不斷傾斜和滲透,當前無線支付占交易的比例是10%~15%左右,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以前整個手機的支付筆數可能只有一兩個點。這個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也有關,今年PC的用戶已經低于智能手機的用戶。”
如果支付將會向手機端傾斜,那么一個更為明顯的問題就會出現,那就是手機支付看起來風險總是更高,目前手機支付已經可以實現少于200元以下(實際上消費者可能還能設置更高或更低的免指令額度)不必輸入任何指令,支付就像刷公交卡一樣直接,不少消費者擔心由于手機的丟失帶來資金的損失。
“在支付領域,便捷和安全永遠是天平的兩端,只能是不斷向天平的中間傾斜去平衡,不可能兩個都得到。”房玄齡認為,像淘寶、京東等較大的電商平臺,以后可能會傾向于往快捷支付和移動支付方面去設計支付環節,而他們能做的也就是不斷平衡便捷與安全,例如出臺余額保障計劃等,但集合最便捷和最安全為一體的支付手段目前來講很難實現。
訂單激增考驗物流承受力
在去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之后,出現不少物流滯后甚至訂單丟失的例子,而在今年的“雙十一”之后,物流的滯后問題也并沒有被完全解決。
來自廈門的呂先生在購買完了商品之后發布了一條微博稱:“好不容易都搶購成功了,物流也要等到地老天荒吧?”呂先生對物流的憂慮來自于之前的購物體驗。2011年他曾經在電商促銷的時候購買了幾百元的書籍,而這些書籍直到半個月之后才被送到。
“今年物流有滯留也是正常的,今年的規模是去年的好幾倍,天貓方面稱今年是按照去年的兩倍來做物流協同的,但是實際交易量遠超去年的兩倍。” 上海萬擎商務咨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對本報記者表示,大量的訂單導致物流爆倉是不可避免的,相比去年情況已經好了不少。
“快遞還是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畢竟相對于2010年的突發情況來說,現在的準備周期已經越來越長了,企業應該要有這方面的預估。”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分析師莫岱青對本報記者表示,電商的發展給快遞行業帶去了很多商機,可能80%以上的業績來自電商,所以現在的情況只能想辦法去更好地應對。
再無191億?
在“雙十一”之后,有消息稱天貓或將取消明年的“雙十一”活動,雖然天貓也有對此進行辟謠,但第三方的觀點似乎認為“雙十一”已經沒有再繼續的必要。
移動互聯網天使投資人丁辰靈最近曾公開表示:“‘雙十一’創出了191億元當日交易額的狂歡,卻在長遠透支著電子商務這個行業的生命力。在本來可以平滑的銷售曲線上人為地拱出一個波峰,不僅商家倉儲、物流、客服等資源配置失效,還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消費者唯價格是從的陋習,使得中國的電子商務公司集體遠離健康毛利。”
在“雙十一”買了3000多元商品的張小姐對記者表示:“我覺得可能得到春節我才會再去逛街或者大規模逛淘寶,我實在已經買了太多必需和不必需的商品了。日用品、衣服……應有盡有。”
在“雙十一”過后,不少消費者對低價的依賴可能會造成后期商家銷售的疲乏。莫岱青認為:“現在電商要走出價格戰的模式是相對困難的,消費者已經養成低價購買的習慣,對于整個行業并不是好的事情。目前電子商務的用戶黏性不是很強,他們只是因為價格來到網站上,所以如果以后不促銷,有沒有消費者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也公開表示:“‘雙十一’貌似每個參與者都是贏家,商家賣瘋了,是贏家;淘寶+天貓交易191億,是絕對贏家;物流忙昏了,每家公司日收入數千萬,是贏家;顧客都感覺撿了便宜,是贏家……誰是輸家呢?接下來兩個月,線下零售將受到大大的沖擊,購買力嚴重下滑,傳統零售正在被溫水煮青蛙。”
在網購狂歡節中,商家的線上備貨確實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未來的線下銷售。據了解,本次“雙十一”,知名休閑服品牌優衣庫僅備貨2000萬元,不少忠實于優衣庫的消費者并沒有從中享受到太多的福利。而銷售量過億元的杰克瓊斯(JACK JONES)早在國慶期間就有大規模的促銷活動,庫存壓力可見一斑。
商家為了維護線上、線下的利益總在尋找最適合的營銷策略,但從整個市場上看,雙贏的局面似乎不容易達成。
魯振旺也建議取消“雙十一”大促銷,理由在于電商將銷售變相壓縮到一天,區間增量不大;銷量短期暴增,產生大量爆倉,不利于更好的客戶體驗,產生極大浪費;與此同時,大量傳統品牌開始清倉行為,優質淘品牌快速邊緣化,出現銷售真空,商品以尾貨為主,用戶貪便宜的心態不利于天貓的長遠發展;此外,促銷也會產生大量不可控虛假行為。
綜合以上的因素,魯振旺建議消費者:“網購還是應該關注商品的品質,有些是過季款,有些是銷售不暢的商品,消費者應該要保證自己購買的確實是符合自己需要的和物美價廉的,不要去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推薦閱讀
如何進一步挖掘社交媒體的價值,還需要從滿足人性、滿足人的需求入手。移動社交網絡與電子商務等領域結合,通過人與人之間真實信息的分享,這樣能進一步把社交媒體平臺的商業價值釋放出來。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雙十一啟示:期待平臺、支付與物流共振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