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媒體報道紅孩子失敗的“病根”——衰落源于真正創始人、創業者的離開,徐沛欣更像是資本人而并非創業者。事實上,紅孩子創始人李陽和徐沛欣之間的恩怨糾葛是坊間并不避諱的話題,在被蘇寧易購收購后,徐沛欣接受采訪時稱,“我自己沒有從收購中獲利”,那么,創始人李陽和投資者對收購的態度究竟如何?《21世紀商業評論》最近采訪到了李陽和北極光鄧鋒,虎嗅整理其重要內容。
“最郁悶”。直到目前,李陽仍然是紅孩子最大的個人股東,但是,他的心情似乎很糟糕。“我最郁悶的是,如果這個企業是在我手里做敗的,我把VC的錢揮霍了,最后企業賣了,我一分錢也拿不到,我也甘心。但在我走的時候,這個企業已經做得相當牛了,基本上做到了中國第一了。在零售行業,你想把企業做好挺難,但你要把企業做敗更難(現在有人做到了)。”
文章評論稱,李陽并沒有被告知,自己在紅孩子的剩余股權還能帶給他多少收益。即便是擁有“優先清算權”的VC,也可能收不回全部的本錢。李陽是紅孩子創始人之一。2008年底,他中途離開了紅孩子,并套現了少量股權,對價是幾百萬元人民幣。
在收購的發布會上,紅孩子的VC和股東們無一人出度。如果說,這是他們“不表態”的態度,那么,他們真實的態度是什么?李陽和鄧鋒(紅孩子投資方、北極光創始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向《21世紀商業評論》“復盤”了紅孩子失敗的故事。
1、“他是個想法很多的人”。文章稱,在加入紅孩子后,徐沛欣曾受到歌廳點歌器的啟發,想開發一種新型的購物界面,把液晶屏免費安裝到消費者家中,不僅可供消費者在這個界面上搜索商品,還可以播放廣告,徐為此還在公司里成立了研發小組。但這一項目很快被董事會叫停。“我一聽這事,談都不想談。”李陽回憶說,在公司會議上,徐沛欣的創意常常被他打擊。
2、做強還是做大?在徐沛欣出任CEO之后,李陽與徐沛欣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1、李陽堅持做強,每擴張一個品類要賺錢,但徐沛欣則堅持先做大。2008年,紅孩子與銀行合作,推出分期付款商城,銀行信用卡持有人在商城購物后,可根據信用卡賬單進行分期付款,紅孩子希望以此切入3C。“這是老徐管的業務,一個月能有上億的銷售,但賣的都是電腦、手機類的產品,都是賠錢的業務,我根本不愿意上。”李陽說。2、徐沛欣曾提出“四大馬車”戰略,即紅孩子向多元化發展,除了零售,還將進入物流、傳媒、金融三大領域,但李陽則堅持只做零售。3、徐沛欣堅持要上耗資幾千萬元的SAP信息化系統,對公司進行IT改造,對此,李陽始終極力反對。4、李陽堅持創業文化,徐則希望推行職業經理人化。
雙方的矛盾激化到“誰也不能說服誰,關系鬧得很僵”,2008年10月,李陽和妻子王爽離開紅孩子,“這是一個2:1的選擇。”鄧鋒回憶稱,當時,公司的另外一個創始人楊濤,也選擇了支持徐沛欣。就“讓李陽離開”的決定,他們(虎嗅注:北極光)還征求了其他高管的意見,“這畢竟是巨大的變動”。
3、徐沛欣時代。此時的紅孩子已經走到十字路口,此后紅孩子DM模式受到互聯網的沖擊,紅孩子開始四處出擊嘗試新招---進入奢侈品,涉足物流,介入金融,在一系列“努力”之后,紅孩子試圖重新聚焦互聯網,但是,江湖已經大不同了。“(2008年之后)紅孩子增長緩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電子商務到來的時候,目錄受到巨大沖擊,紅孩子要迎接市場變化,但問題是,團隊沒有電子商務的DNA。”鄧鋒說。
“老徐代表的是一種投資人的文化,思維也非常跳躍,我們公司的中層聚會時說,紅孩子最后是死在了CEO的夢想實驗上。”李陽稱。而在復盤紅孩子“從紅極一時到迅速衰落”的過程時,鄧鋒認為,“紅孩子最大的問題是執行的問題,比如招人招不招得到,或者招了一個人回來但這人卻不行,而你時間就過去了”。在紅孩子“職業化進程”的變革中,不惜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的紅孩子先后有幾十個中高層被替換“。
再融資。被收購前,紅孩子共完成四輪融資,總額僅為8000萬美元。李陽和鄧鋒透露了再融資相關的幾個故事。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虎360的業務模式被稱之為Freemium,即Free(免費)+Premium(增值服務)。向個人用戶提供免費的安全和殺毒服務,以此獲取海量用戶,在此基礎上將用戶導入瀏覽器和導航等產品中,向廣告客戶收費獲取收入。 奇虎360實行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紅孩子創始人李陽:紅孩子死于CEO手上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