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錦湖輪胎發表聲明稱,將召回30余萬條因違規操作而生產的輪胎,并公布了召回批次。錦湖表示,未在召回批次之內的輪胎可到指定檢測點進行免費檢測,如屬于理賠范圍也將免費更換。
然而,本次召回聲明卻引來了更廣泛的質疑。原因之一是召回數量與產量不成正比。錦湖宣布的召回范圍是2008年第22周之后生產的輪胎,召回數量為30萬條。對于在國內設有三家工廠、年產能2000萬條的錦湖輪胎來說,3年生產的輪胎在6000萬條左右。本次召回的30萬條僅占生產總量的0.5%,占天津工廠的1.5%。極不對稱的比例自然讓車主擔憂。
更有意思的是,錦湖輪胎召回批次的生產日期跨越7個星期,分別是2008年第22周和第40周、2009年第5周和第9周、2010年第24周、第29周和2011年第1周,其中有四周分別處在十一黃金周、春節、端午和元旦節假日期間。一般說來,節假日期間廠家產能最低甚至停產,而錦湖召回的輪胎恰恰在此期間生產,顯然有降低召回數量、逃避召回責任的嫌疑。盡管錦湖表示召回范圍全部是在天津質監局監督下確定的批次,但這種態度依然招來消費者的強烈質疑和聲討,更增添了消費者對錦湖的不信任。
在輪胎門事件中,錦湖“躲貓貓”的作法不止一次。將問題輪胎限于天津工廠生產就是典型的例子。有調查顯示,9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錦湖的問題輪胎不可能僅局限于天津工廠。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跨國公司的各家工廠不可能按不同標準生產,各工廠負責人也沒有權限調整生產標準。否則在這樣的管理體系下,錦湖其他工廠生產的輪胎有可能比天津工廠質量好,也有可能比天津工廠質量差,只不過沒有曝光而已。
不少消費者還記得,由于質量問題,2009年國家質檢總局就對錦湖和韓泰兩大輪胎企業點名批評。面對輪胎鼓包問題,當時錦湖相關人士表示:企業生產的所有輪胎都沒有出現鼓包那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現在錦湖輪胎出現的鼓包情況,絕大部分都是司機使用不當造成的,和質量沒有關系。無理狡辯的態度讓錦湖的形象黯然失色。
實際上,從央視曝光錦湖輪胎摻假開始,錦湖官方就一直缺乏足夠的誠意,對質量問題能捂就捂,實在捂不住了就做個姿態給消費者道歉,道完歉后依然沒有令人信服的補救措施。央視曝光問題輪胎后,錦湖強硬地質疑央視的判斷標準,并稱“對返回膠料的使用制訂有科學完善的生產工藝標準,且生產線都嚴格遵循標準進行生產作業,簡單通過視頻中添加不同膠料的數量就判定我司違規操作并不準確”。然而在被曝光后的第二天,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品質保證部部長尹宗大就承認,超量使用返煉膠用于輪胎制造的現象在工廠確有發生。截然相反的態度讓消費者對錦湖輪胎徹底喪失信任。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產品質量問題面前,企業要誠懇地認錯,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才是維持消費者信任的上策
推薦閱讀
4月30日,中海地產啟動宣傳已久的首次大規模降價推盤計劃,震撼深圳樓市。 當天早上中海推出康城國際、塞納時光兩個樓盤共計1349套房源,單價最低9680元/平方米,均價在11000元/平方米左右。記者獲悉,1萬元出頭的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錦湖輪胎召回變成“躲貓貓”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10506/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