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波瀾又起。全球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在本周一晚間表示,已經下調了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馬耳他的主權信用評級一個等級。與此同時,穆迪還表示,已將西班牙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了兩個等級。此外,穆迪還將法國、英國以及奧地利的信用評級前景下調至負面。
當此之時,歐洲把希望救援的目光投射到中國身上。2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向歐盟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表示,中方已經做好了加大參與解決歐債問題力度的準備,愿與歐洲方面密切溝通與協作。
那么,中國應該如何把握好援助歐洲的策略與深度呢?
實際上,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也對歐洲主權債券進行了投資,但這個數字并沒有公開。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政府現在持有大約價值為5000億美元的歐洲主權債券。筆者以為,我們對于投資歐洲主權債券,投資歐洲穩定基金(EFSF)發行的債券,應該謹慎:
中國政府外匯儲備的海外投資經由中投公司進行,其投資產生的收益之一是為了支付我國的養老保險資金。中國現在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建設社會保障福利體系的過程中,所需資金會日益擴大,保障福利制度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但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歐洲穩定基金發行的債券雖擁有17個歐元區成員國的限額擔保,但目前在國際資本交易市場上仍被當作是高風險債券處理,其產生的現金流具有很高風險和不穩定性。
歐元區的國債也仍存在風險,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等重債國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有可能繼續惡化;其核心國例如法國,也將面臨繼續被降級的風險。2012年1月,法國制造業PMI指數繼續下滑,其去工業化的跡象很嚴重,而且它還持有大量問題國家國債。目前法國被降為AA+,這個步伐還沒有停止。意大利也危機四伏。法國興業銀行于2月8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不良貸款規模增加、政府結構性改革遇阻、國內需求市場疲軟等諸多因素制約下,意大利經濟將進一步衰退。2012年的歐洲將會迎來另一輪降級潮。
雖然EFSF發行的債券有17個歐元區成員國提供的擔保作支持,但在這些提供擔保的國家中,目前真正處于AAA級別的只有德國。并且,其他更多國家都面臨著財政出現困難和違約的風險。這為其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帶來了不確定性。如果這些提供擔保的成員國自己陷入債務困境,那么EFSF的擔保資金來源就會出現問題。并且,如何將融來的資金進行再投資,產生支付給債券持有者的現金流,那么EFSF又面臨著再投資風險。從當今資本市場的走勢來看,這一點并不被看好。
由于貨幣、金融體系的高度融合,歐元區國家之間的金融危機傳染風險很高。如果歐債危機得不到本質上的解決并繼續惡化,意大利和西班牙將會從EFSF中消失,那么下一步是否能獲得4400億歐元的基金,又將成為一個新問題。
在大的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從利于我國出口,從歐洲是我國高科技產品的主要來源考慮,我們當然應當向歐洲伸出援助之手。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如何作為才能讓其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
依據信用升級的形式與程度的差異,EFSF發行的債券,其信用擔保也有區別。如果我們決定購買其發行的債券,可以考慮購買信用擔保程度較高、風險級別相對較低的債券,用以規避風險。在購買EFSF債券的同時,還可以考慮買進高信用投資級別的歐洲企業債券,作為對沖EFSF債券風險的工具,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我們還可以同歐元區國家探討,在EFSF債券發生違約時,我們可以獲得主權信用級別較高的例如德國國債作為抵押。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援助與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相結合,支持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貨幣。雖然在現階段,EFSF發行的都是歐元債券,但它沒有限定使用何種貨幣來發行該債券。于是有人提出,可以通過EFSF發行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債券,借此擴大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使用范圍。
(作者系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經管系副教授、德國科隆大學金融風險管理專業博士)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參與歐債危機救助的謀與度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15/3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