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貝恩資本成功完成了亞洲市場PE基金二期的20億美元首輪募集。
除了繼續做好美元基金投資,據悉,2012年貝恩有很多新的拓展計劃,考慮籌建人民幣基金和在北京設立分公司都是其中的重頭戲。
計劃試水人民幣基金
2011年,貝恩資本以每股9美元收購在美上市的中消安在外發行的流通股,助其完成私有化,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出。
“中消安在納斯達克上市意義不大,沒有打開融資渠道,反而有上市成本。”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竺稼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一般貝恩持有公司股權期限為5年左右,對于中消安,現在當務之急是先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好。只要公司好,到時候退出的方法并不復雜。
認為“風投重在退出”的竺稼向記者總結三大退出途徑——股市、戰略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如果股市好,股權估值會很高,那就是PE傳統退出的好時機;但行情不好的時候,有實力的大型PE基金可以耐心等待。”
和很多全球背景的外資PE一樣,貝恩資本看重中國擁有大量資本,且人民幣基金業務具有良好前景,也計劃向人民幣基金業務拓展。
竺稼表示:“很多人民幣基金投資時間和收獲時間都很短,而市場波動是可遇不可求的,站在基金投資者的角度,要給基金管理者時間,逼得太急,效果會適得其反。”
“現在看人民幣基金的募資和退出渠道都不是特別通暢,很多基金募資都有難度。”但考慮到今后人民幣基金項目會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市場發展趨勢,貝恩自然不會錯過這班車。
至于對LP的回報收益率,竺稼強調“收益率沒有承諾,承諾重要的是兌現”,目前他設定的目標是年化20%。
投資急不得
對任何PE機構來說,左手資本右手項目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形成良性的投資循環。近年中國PE行業飛速發展,優質公司股權常面臨多家PE競投的局面,幾乎被視為“稀缺資源”。反觀手握20億美元的貝恩資本,竺稼卻強調“貝恩不著急”。
“股權投資不是去商場買東西,比較下價格就可以買。投資是件急不得的事情,不一定非做不可,也不是現在一定就要做,最重要的是耐心。”竺稼提到的“耐心”,體現在“貝恩看100個項目只做1個”,“對一家公司進行長達6個月的盡職調查”等系列投資紀律之中。
2012年,市場多說是金融危機陰影下的動蕩之年。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李立明則較為樂觀:“各行各業依然充滿機遇,比如消費行業中的零售、飲食、服裝等依然會有增長;同時在工業、科技互聯網和網絡等新興產業中也有不少好公司。”
但竺稼認為,貝恩資本的規模較大,投過的企業項目數量也較多,談不上僅專注某一個行業領域。而且,和很多從被看好的行業下手來找潛在投資機遇的思路不同,竺稼表示,從直接投資來說,這種“自上而下”(top down)的投資方法并不是非常有效;相反“自下而上”(bottom up)的策略則更可能帶來很好的投資機遇。
這樣的策略總結來自于經驗,竺稼回憶2010年貝恩全資收購汽車零部件制作企業亞新科集團的時候,“當時市場認為整車廠已經存在的利潤壓力會傳導并壓制到零部件制造企業,這個投資當時并沒有很多人看好,但現在看卻相當滿意,市場也認識到想投資汽車業的話,就必須在中國”。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貝恩2012再拓展欲發力人民幣基金業務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15/3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