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ATA總干事湯彥麟的統計,至少有43個國家已宣布反對歐盟收取航空排放稅的決定,而歐盟此舉有可能激發貿易戰。代表全球84%航空線路的IATA還估算,這項新航空碳稅將在今年增加各航空公司成本9億歐元,這個數字在2020年預計將上升到28億歐元。
但貿易戰的可能性并不大,首先是歐盟處于“歐債危機”之中,需要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借此方式進行轉嫁的策略必然遭受各國反對,其次是歐盟成員國內的航空公司不愿接受兩敗俱傷的互制政策,最后是歐盟此舉已經產生了效果,強硬的表現也只是在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在后續談判中占據優勢的造勢,而引發貿易戰不是目的。
實際上,一些國家認為,除了違反國際法并侵犯主權之外,歐盟也違背了《芝加哥公約》和國際民航組織對航空減排的基本立場。
根據《芝加哥公約》第一條規定,即締約國承認每一個國家對其領土之上的空域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權,然而根據歐盟航空排放交易體系,在美國空域內的美國航空公司也要受其管轄。
不過,此前本報記者在歐盟總部采訪時,歐盟相關人士也對此表示,這并沒有違反《芝加哥公約》,因歐盟現行的碳排放交易系統針對所有由第三國進入歐盟國家與離開歐盟國家的航班,不區分國別,無差別待遇。
歐盟駐華大使艾德和亦對本報記者表示,歐洲一直想成為對抗氣候變化的綠色領袖,而且碳稅政策對歐洲和外國航空公司都一視同仁。
此外,歐盟法規中有規定,對采取“同等措施”控制碳排放的國家可以免稅。艾德和表示:“我們已經開始談判,討論可以豁免那些實施同等措施控制排放國家的航空線路費用。”
在僵局之中,IATA目前也提供了一些替代方案,例如發展可持續的生物燃料等等。
“各方提出的一些替代方案,實質都是各方在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上的表現,隨著事態的進展,會有更多的解決方案提出,最終尋找到各方與歐盟達成共識的具體對接方案,這是事件解決的最終方式,也是歐盟在實施措施上保留出來與各方協商的空間。”李軍洋表示。
除了IATA提出的推廣生物燃料、修訂機場航班時刻管理法則、增加空域容量方案,還可以考慮根據每個國家航空業的不同發展狀況、航空公司的實力大小、利潤比等多方面因素,建立非對等性的碳稅免除或抵消、延緩等措施。
例如制訂出各方認可的、航空公司可以選擇的多種模式和途徑的碳中和方式,達到評估標準的,可以免除或抵消航空碳稅等措施,建立起長效機制,來真正推動整個航空業的環境保護與技術升級,達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真實目標,李軍洋表示。
推薦閱讀
證券市場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家上市公司的收購方增持達到29.9%的時候,就自動放棄進一步增持,或許是擔心需要履行要約收購義務。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昨天解釋稱,最新修改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事實上是支持股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盟松口航空稅談判 商業抗議初見成效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2/3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