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此舉就已經產生了取得一定話語權和主導權的效果,這是歐盟預期的效果,最終歐盟會在具體的解決方案或實施步驟上進行妥協調整。” 李軍洋說 ]
26國代表齊聚莫斯科思考“反制措施”前夕,歐盟再次做出一番耐人尋味的喊話。
“我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們的立法,”歐盟氣候專員赫澤高的發言人瓦萊羅(Valero)在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過與其告訴我們不應該做的,不如告訴我們,什么才是你們的替代方式,你們具有建設性的和具體的方法又是什么?”
瓦萊羅口中的“你們”,正是指2月21日至22日,在莫斯科共同就歐盟征收航空碳稅,商討對策的包括中美等26個國家代表。
在航空公司商業抗議和主權國家政治抵抗的雙重壓力下,歐盟近日進一步松動了其談判立場,將解決的最終機構指向了聯合國一個專門機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不過歐盟也對ICAO是否有真正解決爭議的能力尚存疑問。
“我認為歐盟不會在航空碳稅問題上有本質改變,只會在實施措施上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因為歐盟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想法由來已久,歐盟長期以來在低碳策略方面的主要成功經驗,就是這種分層次、分步驟和有重點地選擇領域推進政策和市場的聯動機制,來達成預期效應的。” 國際節能環保協會(IEEPA)秘書長李軍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將航空業納入其排放交易計劃只是在市場中邁出的第一步。”
歐盟更新談判立場
自2月初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出臺措施,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參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以來,歐盟更新了其談判立場。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同時負責擔任交通運輸委員的西姆·卡拉斯(Kallas)就在日前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在我們的框架內進行談判,我們不是想要稱霸世界。”
2月18日,赫澤高也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如果此次在莫斯科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可以構成一個全球系統的解決方式,那么這次會議就有著積極的前景”。
“但是,如果有人認為他們可以威脅歐洲取消其自身的法律,他們就低估了歐洲。” 赫澤高表示。
赫澤高的發言人瓦萊羅亦做出更詳細的立場說明:“如果ICAO能在一個全球性的協議上達成一致,我們將很高興來修改我們的立法,但是在過去的20年,他們一直無法達成一項協議。”
“這些國家能否提出一個有時間表的工作計劃,在ICAO的組織下,體現這種全球協議問題的緊迫性呢?” 瓦萊羅表示,“這是最關鍵:何時,以及你們想如何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
與此同時,來自商界和各國政府的壓力在逐步升級。來自亞洲的抗議指明,如按照歐盟的計算方式,則在亞洲航空與中東航空之間客觀制造了行業障礙。
本月1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由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第10次部長會議上,四國統一了共同反對歐盟強征航空碳排放稅的立場,并在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指出:“歐盟此舉破壞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國際法,與多邊主義原則相悖。”
“歐盟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以氣候變化為名采取單邊行動,將嚴重阻礙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聲明還強調,“基礎四國”對發達國家考慮在國際航運領域也引入類似的單邊措施表示關注。
中國氣候變化問題談判代表解振華會后表示:“我們希望歐盟中止或取消這一單邊措施,我們將聯合全世界所有反對歐盟單邊措施的國家,共同采取行動,維護氣候變化的多邊機制和國際民航組織的基本原則,維護廣大非歐盟國家的權益。”
根據外電報道,解振華還表示,“在歐盟提議后,中國在各個層級都同歐盟接觸,但是歐盟表現得很倔強。”
印度環境部長納塔拉詹則批評歐盟航空碳排放稅是“以氣候變化為名推行變相的單邊貿易措施”。
“首先,我認為這件事的本質就是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新單邊利益保護行為,即便歐盟的初衷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仍然改變不了事情的本質,歐盟一直希望能在下一輪全球碳排放市場交易體系構建中,率先取得話語權和主導權。”李軍洋對本報記者表示,“歐盟此舉無疑將引起連鎖反應,世界上每個國家政府都有保護本國經濟及相關產業利益的責任,歐盟單方面實施涉及其他國家的航空碳排放稅,這就涉及到全球各國利益,激起眾怒也是必然的。”
其次,整個事態發展還會繼續,接下來的階段是為最后各方妥協,隨之達成雙邊或多邊的最終解決方案進行鋪墊。李軍洋認為,有關國家形成聯合陣線,也是意圖通過遙相呼應,公布即將采取的反制措施,對歐盟形成強大的壓力,迫使歐盟與各方進行協商對接方案,最終形成各方妥協。
李軍洋認為,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以及2月21日的莫斯科歐盟碳排放會議上,有更多國家加入反對陣營,并出現強烈的對峙,是因為歐盟此舉引發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新單邊利益保護行為,不僅在思想層面繼續發酵,而且還將導致新的單邊行為,即以率先在市場中取得話語權和主導權的,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新單邊利益保護行為趨勢。
李軍洋表示:“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好歐盟將航空業納入其排放交易計劃,無法形成最終符合各方利益的對應措施,歐洲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將向其他領域繼續主導擴張,同時也將導致今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特別是各國在碳排放機制合作領域,將更加復雜化和嚴峻。”
“歐盟此舉就已經產生了取得一定話語權和主導權的效果,這是歐盟預期的效果,最終歐盟會在具體的解決方案或實施步驟上進行妥協調整。” 李軍洋說。
各國在形成立場、統一戰線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拿出共同應對策略方案,在與歐盟的談判中形成共同應對措施,才能取得強大的優勢,促成整個事件回歸到平衡的立場上,李軍洋表示。
可行的多邊解決方案
“為什么根據ETS,鋼鐵企業要減排,航空或航運卻要游離于ETS的范圍之外呢?”赫澤高的發言人瓦萊羅為歐盟排放稅辯護。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回答是:因為一些國家將歐盟的行為看作是“侵犯主權”之舉。
“歐盟征收航空碳稅是國家的自主行為,但是一個涉及到全球各國利益的行為,就需要事先達成共識。”李軍洋表示,”而且,歐盟認為征收的航空碳稅是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角度考慮,能夠占據代表‘地球’利益的道義理念也是完全片面的,因為‘地球’的利益是由各方共同維護的,而不僅僅是歐盟一方;如果每個國家都按自己的標準制訂一套,世界秩序豈不大亂。”
推薦閱讀
證券市場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家上市公司的收購方增持達到29.9%的時候,就自動放棄進一步增持,或許是擔心需要履行要約收購義務。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昨天解釋稱,最新修改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事實上是支持股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盟松口航空稅談判 商業抗議初見成效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2/3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