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酷的中國火電市場,外資電力正在醞釀著最后的大撤退。
據路透社報道,全球最大的獨立電力公司之一美國AES公司已準備好出售其在中國的全部或部分資產,交易價值約達3-4億美元。
作為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電力生產商, AES公司是在幾輪外資撤退大潮之后,仍然在中國運營的為數不多的外資電力公司。
據知情人士稱,AES最近已經為這樁交易聘請了一家投資銀行擔任出售交易的顧問,但具體的接盤者目前還不得而知。
如果把2000年到2001年外資電力公司紛紛退出中國市場稱為第一次浪潮,2004年到2005年,外資電力公司撤出中國市場的行為,稱為第二次浪潮。那么,以 AES為代表,外資火電商撤出中國的第三次浪潮已經到來。
AES告別中國火電
AES要出售的主要是火電資產,此前部分電廠已經拍賣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電力公司,AES在全球約30個國家開展發電業務。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中國國家主權基金中投投資以15.81億美元入股AES電力公司,持股15%。
“此次AES要出售的應該主要是火電業務。”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據記者查閱的資料顯示,目前AES在中國擁有15家合資發電廠,包括火電,水電及風電。其中,合資火電廠主要有重慶南川愛溪電力有限公司,成都愛依斯凱華燃機發電有限公司等。
“AES要退出,這個事情已經醞釀一年多了,現在煤炭價格這么高,電廠的困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許多資產都已經拍賣。” AES旗下一家電廠的管理層人士對記者說,“AES退出后電廠將來可能不會繼續發電了,或許將來把地皮賣掉,我們也就都失業了。”
事實上,AES在幾年前已經開始出售其在國內的電力資產。其中焦作AES萬方電力有限公司就是一例。
1995年組建的焦作AES萬方電力有限公司,總裝機容量2×125MW, AES公司原占股70%。2008年,AES公司將所持全部股份售予上市公司焦作萬方(000612.SZ)。
“AES要退出的應該是火電廠,在新能源這塊應該不會退,我們下面還有一系列合作計劃。” 重慶能源投資集團一位人士對記者稱:“AES目前正與我們合作開發新能源項目,目前有計劃的是新疆哈密地區的風電項目,重慶地區的水電項目,還有在重慶、貴州等地區開展煤礦乏風瓦斯治理項目。”
在火電效益不振的情況下,AES公司近幾年積極進軍國內積極新能源行業。
2007年,AES的子公司AES黑?毓晒九c國華能源投資公司組建合資企業國華愛依斯(黃驊)風電有限公司,AES在該合資企業中持股49%。
2009年11月,AES又與深圳東江環保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及重慶能投旗下松藻煤電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在重慶投資煤炭乏風瓦斯項目。
外資火電最后撤退
煤電倒掛,電價市場化改革無望致外資電廠陸續撤離中國
“看起來第三輪外資撤退潮已經要來了,估計這波過后,在中國從事火電業務的外資將所剩無幾。”一位業內人士說,“目前的煤電倒掛形勢,就是能夠購買部分計劃煤的國有電廠都已經難以支撐,遑論外資,最重要的是,電力市場價格改革的前景也十分不明朗,讓人看不到希望。”
來自中國電監會的一份調研文件顯示,“今年以來,貴州推出工業強省的戰略思路,對煤炭輸出加收200元/噸的出省費,甚至直接進行封關。直接的結果是設計使用貴州煤的如廣西來賓 B 廠(法資BOT電廠)機組無煤可燒,干脆停機。”
對于外資電力公司投資中國,要追溯到1980年代末期。當時中國電力需求增長很快,鼓勵和吸引外來資本進入中國的發電領域,許多地方政府開出了年固定回報率為15%到20%的條件來吸引外資投資國內電力市場,并開出固定回報的承諾,比如在多少年內的上網電價為多少等,并以合同的形式標明,以降低外方的風險。
優厚的條件使得外資趨之若鶩。
資料顯示,1990年外資占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已經達到12.2%,至1997年,外資占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達到至14.5%。
然而,外資電力在中國市場的好日子隨著國內電力大重組而終結。
在廠網分開,從國家電力公司分拆出五大電力巨頭之后,一輪大干快上,使得國內電力迅速出現過剩的局面。
“當初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都與外資電廠簽署了核定的電價和發電設備小時數的協議,但是電力過剩以后,上至地方政府,下至電力公司,都開始對協議合同不認賬。外資對此基本上是無可奈何。”一位曾在電力系統工作過多年人士對記者說。
此后,一大批外資電力公司選擇退出中國電力市場。此為第一波外資電廠退出潮。
數據顯示,到2002年,外資占我國電力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急劇下滑到7.5%。
在第一輪撤出潮之后,仍有相當一批外資企業由于對中國的電力市場抱有信心,選擇了堅守。
然而,在隨后不久的2004年,這些留下來的外資電力又迎來了是第二波撤資潮。
當時的背景是,電煤價格開始連續上升,計劃煤和市場煤的價差開始拉大,國有的電廠有價格相對較低的計劃煤,而非國有電廠只能買高價的市場煤,外資電廠再次全面走入虧損困境。
從2004年到2005年,美國電力公司,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美國賽德能源在中國的代理公司,美國邁朗公司等紛紛選擇了出售中國合資電廠股權。
此后,曾經大舉進軍中國電力市場的外資已經成為中國電力市場的極少數。
“在目前形勢下,外資撤出中國幾乎是必然的。”中國能源網CTO韓曉平稱,“中國電力體制改革舉步維艱,電煤價格與電價之間的關系無法疏導,外資根本看不到火電的盈利前景, 這種公用事業價格失衡的局面,在國際成熟市場是非常少見的。”
推薦閱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間的國際性經濟交流顯著增加。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更為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一個極具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平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電子商務以互聯網為>>>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3/3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