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熊貓、白犀牛和山地大猩猩等瀕危滅絕物種都在努力地通過成功繁殖而維持物種延續性,但是有一種瀕危滅絕物種卻顯然不稱職,它就是鸮鸚鵡。
這是一只鸮鸚鵡,野生環境僅存134只,攝影師在密集的矮樹叢中發現了它的蹤跡
鸮鸚鵡的一個技巧是爬樹,當攀爬至樹頂有時會嘗試起飛,結果通常不太理想
友善溫柔的鳥類:鸮鸚鵡的生存受到外來入侵物種的嚴重影響
鸮鸚鵡是一種身體豐滿、陸地活動的鸚鵡,它們是“無藥可救”的,在新西蘭野生環境大約僅存134只。除了雌性對于性繁殖漠不關心之外,笨拙的雄性甚至還能搞混交配對象,有時會將憤怒的負鼠或者其他掠食者當成配偶。
當它們遭遇危險時,智力低下的鸮鸚鵡經常忘記自己是不會飛行的鳥類,往往匆忙逃離之時拍打著翅膀,反而失去平衡仰面摔倒在地。
對于鸮鸚鵡而言,不幸的是物競天擇論很難適應它們進行繁殖。它們的數量經常會保持在90只時很難再下降,這是因為它們只吃一種食物——芮木淚柏的果實,它們每隔四年才成熟一次。
伴隨著外來船只攜帶一些外來物種進入新西蘭,例如:老鼠、負鼠、白鼬和貓。鸮鸚鵡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數量更為稀少。在短短幾百年里,入侵物種便很大幅度地削減了鸮鸚鵡的數量。十年前鸮鸚鵡的數量僅有30只。
近年來,通過人為控制成功地促進了鸮鸚鵡的繁殖,但是它們最大的障礙還是自已。雖然體重8磅左右的鸮鸚鵡長著亮綠色羽毛,可以隱藏在周圍的青翠灌木叢中,但是它們基本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
這是一種非常溫順的鳥類,如果你有幸發現一只的話,它會與你平安相處。經常當遇到危險時,它們習慣一動不動,或者它們會快速地攀爬到樹上,然而一旦它們爬上了樹頂,便會嘗試飛行,有時會造成悲劇的發生。
多數雌性每隔兩年會進入一次發情期,有時會導致雄性致命地受挫。自然資源保護者發現當人工飼養更多的雌性鸮鸚鵡時,它們就變得更易發情。在人工飼養繁殖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大多數幼仔都是雄性。
雄性鸮鸚鵡會以最高嗓門來吸引雌性的注意,在濃密的多山叢林中,時常會聽到雄性鸮鸚鵡嘈雜的叫聲。有時雌性鸮鸚鵡會十分茫然,盡管它們對發出叫聲的雄性頗感興趣,卻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 Everett/ 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哺乳動物學》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中提到,研究人員在越南發現了新種類的蝙蝠。這種蝙蝠最有特色的一個特征是長著一個不尋常的鼻子,有點類似貓頭鷹的頭。從圖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不會飛行的笨鳥:鸮鸚鵡誤將掠食負鼠當配偶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4/3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