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三星電子宣布在美國獲得兩份LTE訂單。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消費電子行業的翹楚,三星此舉頗費思量。
2012年電信設備行業的銷售額預計增長率只有5%-6%——如果除去美元自身的貶值,這個以美元計價的市場事實上是平緩、甚至萎縮的。那么,三星此來何為?
三星之“進”與行業之“退”
三星在LTE領域并非刻意為之,因為它此前在WiMAX領域投入極大,并且長期居于市場首位,也推動過WiMAX在韓國的發展。而LTE和WiMAX的公用技術很多,今天在LTE領域的成績也不能算是“意外之喜”。實際上,在韓國,三星、LG在WCDMA設備領域也曾經有過不少投入,政府希望電信設備成為韓國的重要產業機會,但是沒有真正取得成功。
這種產業政策與日本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前,NEC、富士通和三菱都曾經是日本電信設備市場的主導,甚至迄今也依然在北美、歐洲等市場殘留部分勢力。很多企業要想在日本獲取市場,也往往需要與NEC和富士通等廠商合作。
但是,綜觀全球電信設備市場,NEC、富士通、三星、馬可尼等小型設備商死的死、傷的傷,總數量已經從數十家下降到十數家,就算是北電、摩托羅拉、朗訊、3COM等曾經的巨頭也已經賣掉大半,剩下了如今的五大設備商。
在這種情況下,三星也依然存在成為新興巨頭的機會,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特立獨行”與這個行業的兼并重組趨勢其實并不矛盾,甚至是“同向”行為。一方面,從技術趨勢上看,以前的WiMAX產業基本已經消失,尤其英特爾退出、三星等轉向,更是消滅了一批WiMAX廠商;另一方面,在原本規模并不大、只是部分替代WCDMA的LTE市場,三星的加入勢必讓各家的蛋糕更小,這個領域的兼并重組恐怕會進展更快。
所以,三星表面上的“進”恰恰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退”,在日益同質化的電信設備領域,芯片越發標準化,開發日趨成熟化,在LTE這個一出生就注定的紅海,不但不能給各大設備商帶來更高的利潤,甚至將遠不如GSM和WCDMA市場。
三星是因為WiMAX這片草原干枯而被趕到LTE市場的一頭豺狗,但是,在這個新草原上,日子也并不舒服。既有的五大廠商也必須面對日漸干旱的氣候,也許,LTE不過是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卻等來一頭新的獵食者。
五大設備商“變速跑”
在行業衰退的大格局下,即便是五大設備商都日漸顯示出它們的“小格局”,主業內精打細算、主業外尋求新機會,成為它們左沖右突的必然選擇。
按2011年營收增速計,愛立信增長約12%,達332億美金;諾西增長約11%,達140億歐元,但是去掉收購MOTO設備部分的影響只有4%;阿朗的營收下降了2.1%,到157億歐元。據路透社的調研,華為的2011年增長速度約為10%,達317億美元;而綜合多家券商預估,中興的增速約為25%,約135億美元。
但是,看起來并不了亮麗的數據依然會撒謊,行業的實際情況比這個要遜色不少。
比如,愛立信的業績增長主要依靠其服務增長和收購,這確實是愛立信的強項,也是其穩健增長的主要原因;諾西的增長也主要依靠的是服務拉動,但是其運營虧損依然高達3億歐元;阿朗通過出售Genesys業務的3.38億歐元、在美國LTE市場上的大豐收以及內部削減成本,實現了6年來的首次盈利,已經算是亮麗。
即便是華為和中興兩家中國廠商也已經失去了過去的高增長,其中,華為2011年的設備增長速度接近于0,主要依靠終端大幅增長和企業網拉動;中興的設備相關增速預計在10%-15%之間,其它增幅也主要靠手機拉動。它們都是依靠拓展新市場求增長,在電信設備市場中,除了中興因規模較小潛力仍在之外,其它幾家幾乎陷入零和游戲。
但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是阿朗的戰略選擇。阿爾卡特和朗訊合并以來,適逢行業日漸走向紅海,6年未曾盈利,深受整合之苦。最終,它選擇了“壯士斷腕”、收縮戰線的策略,比如賣掉諸多衛星業務、企業網業務,專注光網絡、移動通信等強項產品,固守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市場,最終艱苦實現盈利。
這是一種典型的、聰明的“老人思維”。在拙著《黑箱里的鱷魚》中探討過,對一個成熟的行業,置身紅海市場中,最終價格戰將是不可避免的。要想破除價格戰,唯有發生更多兼并,降低競爭烈度;在競爭烈度沒有下降之前,阿朗這樣的高成本公司,唯有選擇競爭相對不那么激烈的“城堡”,比如有政治壁壘、屏蔽中興和華為的美國市場,比如自身有議價能力、在份額和技術上有優勢的光網絡市場,而回避掉沒有盈利能力的部分亞非拉市場、弱勢產品市場。
與阿朗不同,諾西除了刪減產品線之外,還采取了高達1.7萬人的大裁員,這不是一種聰明的老年人思維,但是也實屬無奈。因為,諾西既不具備阿朗的光網絡那樣的王牌產品線,也不具備美國市場那樣的城堡,大幅裁員往往很難做到純粹的“汰弱”,而是將很多優秀員工趕走,“汰強”往往傷害企業元氣。
當下,無論是三星之進,還是阿朗之退,其大背景都是電信設備行業的“金臺夕照”——曾經宏偉的景觀,只留下元大都的殘垣斷壁,“剩者”將分食倒閉者出讓的市場,因食腐而增長,并取得更強的議價能力,甚至會盈利頗高。誰將會是新的退出者呢?
推薦閱讀
OTT(over the top),一個陌生的技術名詞正在成為廣電內部論壇討論的焦點話題。 2月24日,廣電總局科技司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以互聯網電視為代表的OTT終端數量2011年底已經超過IPTV用戶數量,而在用戶規模2012年>>>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7/3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