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承 上海報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通過“上海發布”回應病患家屬的微博,在20個小時左右的過程中,已被轉發過萬。
“上海發布(微博)”的微博稱,28日下午一位網友給該帳號發來的線索,引起了官方對秦嶺(微博)那封長信的重視。不過“上海發布”辦公室主任楊俊對本報表示,此次“上海發布”在俞正聲微博回信中僅起到“橋梁”作用。
“不是‘上海發布’給了俞書記這個線索,而是他自己看微博發現的”,楊俊稱,“最終他選擇‘上海發布’這個平臺公開發表了回信!
“從微博回信的形式來說,除了其效率更高,也更突出了官民溝通的平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分析。
“老網民”俞正聲創新紀錄
俞正聲一頁A4紙的回信,也悄然開創了一個新的紀錄。
新浪網總編輯陳彤在接受本報詢問時確認,俞正聲是首位通過新浪微博發布給網友回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級別官員。
事實上,俞正聲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態官員須重視以微博、博客等為載體的網絡新媒體。而此次俞正聲公開回信背后,正是由患者家屬在博客發文,俞正聲通過微博回信的方式呈現。
2008年11月,俞正聲曾在做客上海官方東方網,與網民在線訪談時稱,他從1989年開始上網,現在每天都會上網看新聞。
“電視新聞是有時間限制的,而網絡新聞來得最快,什么時候看都有。”俞正聲當時稱,“當然,我主要是看新聞,新聞的評論也看,但是要全看是不可能,因為時間有限。”
“上海發布”辦公室主任楊俊則對本報表示,此番俞正聲獲知上海市民秦嶺公開信的渠道,并非如外界所猜測由“上海發布”收集微博輿情后逐層上報,而是俞正聲及其他領導主動在網絡上發現了相關內容。
“‘上海發布’在俞書記公布回信的環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發布回信”,楊俊補充說。
一個可供佐證的細節是,上海本地媒體《解放日報》及《文匯報》等在3月1日亦同時在頭版刊文稱,“市委書記俞正聲看到這篇博客(秦嶺寫給俞正聲的公開信)后,昨天(2月29日)通過‘上海發布’微博平臺給小秦回信!
2011年11月,俞正聲曾在上海市委九屆十六次全會上表示,“努力在進網用網上有突破,在育網管網上見成效,爭做敢用善用網絡的先行者”。而此次俞正聲親自通過微博回信,則親自實踐了“先行者”的角色。
“面對各類輿情,回避和敷衍,猶如把頭埋在沙中的鴕鳥,不能解決問題。”俞正聲在當次會議上表示。
此次回信的另一個細節亦值得關注。在“上海發布”公開的回信中,俞正聲除了親筆簽名外,還挑出了正文中的一處小錯誤。
“小錯誤的改正對傳播的作用肯定是正面的”,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志安分析,“這讓回信顯得更有人情味,從而改變了政府機構在與民眾溝通時的刻板印象”。
解密“上海發布”幕后團隊
目前擁有逾83萬粉絲的“上海發布”帳號,自去年11月28日上線以來,在語言和詞匯使用方面,一直頗受網民歡迎。
頗為接近“上海發布”運營團隊的張志安對本報透露,“上海發布”人員構成中,有一半左右的成員此前曾從事外宣工作;余下成員則調動自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其中還有成員此前有更新維護媒體微博的經驗。
“由于運營團隊中不少都是媒體人,他們都深諳網絡用語,所以對網絡微博體的運用比較嫻熟”,張志安分析,“‘上海發布’每一條微博背后都有成員頭腦風暴、智慧共享的過程。”
實際上,早在“上海發布”上線“滿月”當天,上海電視臺曾報道了該團隊的組成:由9名工作人員構成,平均年齡30歲,年紀最小的是85后。
“潛水”書記與80后官博
而本報獲知,上海官方為“上海發布”成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其主任楊俊同時也任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副處長。楊此前長期在新聞一線工作,曾任上!缎旅裢韴蟆分魅斡浾。
除了發布權威政府消息,“上海發布”經常更新的欄目還包括天氣預報、交通信息、環保信息、文藝演出和上海掌故等實用民生信息,上線94天以來,該帳號媒體每日平均更新約20條微博。
“每日頻繁更新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相關部門解決了內部信息供應鏈條的關系”,張志安稱,“由于部門內部的供稿機制已經形成,所以‘上海發布’不愁無米下鍋,來自交通、公安、氣象、各區的微博內容很多!
在“上海發布”不到10人的團隊中,還配備了一名美編,負責在恰當的微博內容中添加自主設計的配圖。今年28歲的蔣玉濤作為“上海發布”專職美編,曾設計發布了植物大戰僵尸月歷,其被微博用戶廣泛轉發。
“上海人比較喜歡精致的東西,所以‘上海發布’的微博內容無論是文本還是配圖都較為考究”,張志安說,“這個政務微博很好地契合了上海的城市文化。”
推薦閱讀
作者:涂蘭敬 話說,Ubuntu,中文名常被成為烏邦托或烏班圖。它是一款以桌面應用為主的Linux操作系統。Ubuntu基于Debian的發行版,最初的目標是致力于簡單,友好易用的Linux桌面操作系統,但是現在也有服務器版、上網>>>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2/3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