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核到雙核,再到四核,短短兩三年時間,智能手機廠商對硬件升級的追求似乎顯得有些瘋狂。
在剛剛結束的2012 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中興、HTC、LG都亮出了自己的“四核”智能機。而在芯片方面,英偉達、華為海思、高通、三星也都明確了自己的四核芯片路線。本次通信展上亮相的四款四核手機中,就有三款采用了英偉達Tegra 3處理器,華為則是使用自己的芯片。
由于手機廠商、芯片廠商們的熱情,甚至有人預言在2012年,智能機將全面進入“四核”時代。
作為智能機芯片的龍頭企業,高通也發布了其名為Snapdragon S4系列的四核產品,但目前尚未商用。“確實,我們四核的時間表并不領先。”高通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王翔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但他同時認為,大家不能單純為了四核而去做四核,“在手機這么小屏幕的終端上,四核必須首先找到它生存的意義”。
手機“核”競賽
當年PC業對CPU等硬件性能指標的追求已經蔓延到了手機行業。在去年的MWC上,手機廠商們都還在比拼著“雙核”。而今年,“四核”突然成為了最熱的詞匯。
但同時業界也開始了關于“四核到底有沒有必要”的討論。從好處來看,硬件性能的提升總是能推動行業的進步。但也有人懷疑,在雙核都沒有普及的今天,四核手機到底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你會關注你的手機是幾核的嗎?”對于這一問題,大部分的普通用戶可能還搞不清楚核的概念。但手機廠商們已經開始試圖教育市場,并且把“多核”與“快速”、“高性能”劃上等號。
王翔認為,現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由于競爭的原因,大家都需要差異化,也需要標新立異”,而“四核”正是區別于其他廠商的手段之一。
“最終市場會冷靜地看這個問題。”王翔告訴記者,因為在理性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的并不是寫在盒子上的有幾核的處理器,而是實際的用戶體驗。據王翔表示,事實上一些好的雙核產品的操作體驗,甚至能比四核做得還好。
除了運行一些復雜游戲或者高清視頻,多核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于“多線程任務”。但是,受限于手機屏幕的大小,其實在手機上多任務的需求并不如PC大。在王翔看來,目前大部分的智能手機并沒有好的應用場景來發揮出四核的真正優勢。
另外,功耗問題也將是多核面臨的一大難題,電池的續航能力早已成為移動終端發展的最大瓶頸。相信智能機的用戶們出門在外時,都碰到過擔心電池耗盡的煩惱。
高通的時間表
“現在的手機和當年PC不一樣。”王翔認為,不能光看多少個核、多少頻率這些簡單指標,“最終還是要回到用戶體驗”。
特別是對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大家都在使用同樣的平臺,怎么樣才能做出差異化?最直觀的做法當然是采用不同的外形設計,不同的硬件配置。這也是大部分廠商的思路,所以陷入了硬件競賽的循環。
但在王翔看來,對軟件的優化和用戶體驗的優化才是最能顯示廠商“內功”的。
以蘋果為例,它直到最新的iPhone4S才采用了雙核A5處理器,iPhone受歡迎的關鍵在于其良好的操作體驗和豐富的應用。
當然,四核也并非一無是處。由于手機處理能力的提高,更多更好的應用開始在手機上成為可能。王翔認為,從目前的趨勢看,移動互聯網更多的是處于“硬件推動軟件”的狀態。一般情況是,有了什么樣的硬件,開發者再設計出與之匹配的應用。所以,雖然現在四核也許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并且缺少相應的應用場景來發揮出四核的全部能力,但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可能。
事實上,高通自己也在研究哪些應用形式能在手機的小屏幕上體現出四核的優勢,比如針對HTML5優化瀏覽器,對流媒體的處理能力,以及對一些游戲的優化。
王翔告訴記者,高通對于四核有自己的時間表,現在正在做相應的優化,比如在低功耗和高效率之間尋找平衡,“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來簽我們的四核”。
推薦閱讀
戴爾Vostro成就360(V360D-716)一體電腦采用SandyBridge平臺的奔騰雙核G630處理器以及23英寸全高清屏幕。目前,在戴爾中國官網訂購這款商用一體電腦的價格為4499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撥打800-858-2871(座機)/400-889->>>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能手機硬件競賽 高通辯解“四核”時間表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5/3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