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2011年A股市場的低迷表現,公募行業的業績難言樂觀。最近,一些基金公司去年糟糕的業績也陸續通過上市公司年報顯露出來。
東北證券(000686.SZ)年報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東方基金2011年虧損1184.55萬元,而參股子公司銀華基金則實現凈利潤22168.77萬元。
2011年,公募基金全行業除貨幣市場基金外,幾乎所有產品都出現虧損。不過,由于公募以收取管理費為盈利模式,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此前仍可獲取數額不菲的利潤。
然而,旱澇保收,公募基金這種與投資者利益相悖的盈利模式近年來遭到的質疑越來越多。而隨著去年新基金募集規模一降再降,公募基金行業能否繼續做大做強?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這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市場行情如此,行業肯定難有起色。老人日子已經很難過,新進的當然更困難。”一位銀行系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07年的一輪大牛市,透支了這個行業未來很多年的業績,但是我對基金行業的未來并不悲觀,只是暫時有困難。”
業內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在中國,金融各個子行業都是朝陽行業。國內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渠道那么狹窄,同時又缺乏足夠的理財知識和能力,所以通過公募基金投資于股票、債券等各個市場必然會成為他們的選擇。他表示,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股災時,證券行業也曾經被人懷疑過,現在類似的情況也正在中國發生。既然事實證明證券這個行業有足夠的生命力,那么依靠這個市場吃飯的公募基金就有足夠的生命力。
上述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認為,目前整個行業的“生命線”大概是80億元的規模。“對很多小基金公司來說,現在還達不到,去年的行情更是加劇了小基金公司的生存難度。”但他表示,即使這樣,現在也只是暫時的問題,作為依靠牌照才能開展業務的行業,基金公司的管理層必定會在危及到公司生存前,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推薦閱讀
歐洲央行于2月29日公布第二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2)的結果顯示,此次共有800家歐洲銀行進行貸款申請,總金額高達5300億歐元,略高于市場原先的預期水平。LTRO是歐元區銀行得以向歐洲央行取得廉價資金的一項臨時性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入不敷出小基金如何絕地求生?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5/3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