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汽車廠商的終極目標,并非在全球賣出最多汽車,而是成為“全球最能賺錢”的汽車企業。
在上周召開的奧迪集團全球年會上,雖然奧迪集團負責財務和組織的董事Alel Strotbek在介紹經營情況時,特意在“奧迪汽車已成為汽車行業獲利最高的公司”后面“謙虛”地加上“之一”二字,但這絲毫掩蓋不了全球高檔豪華車中,奧迪“最會賺錢”這個事實。
奧迪集團在上一個財年的營業利潤為53.5億歐元(72億美元),高達62%的同比增幅,使得該公司營業銷售利潤率從2010年的9.4%攀升至12.1%。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底,奧迪凈現金流超過157億歐元。也就是說,大眾汽車集團90%的凈現金流都來自于奧迪汽車。
奧迪集團董事會主席Rupert Stadler興奮地宣布, “2011年是我們公司歷史上最成功的一年。”
從全球高檔豪華車的銷量來看,奧迪超過奔馳,落后寶馬汽車8萬輛,目前排名全球第二,但從利潤率方面,奧迪去年以高達12.1%的營業利潤率,超過寶馬和奔馳。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奔馳的營業利潤率為9.0%,而寶馬雖然尚未公布上一財年的經營數據,但該公司去年營業利潤率預計在10%左右,并且預計2012年之后仍將保持8%~10%的毛利率。
全球汽車平均利潤率大約在5%,高檔豪華車的利潤率普遍高于其他量產車型,奧迪又成為該細分市場最具吸金能力的企業。在提高利潤方面,奧迪的確動了一番腦筋。除了銷量大幅增加之外,更高品質的車型組合對提高營收和利潤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奧迪自去年開始還成功拓展了更為低級別的入門級車型,豐富的產品線進一步增強了行業競爭力。
除了收入質量有所提高外,經營利潤的顯著增長還要歸功于成本結構的整體改善。依托于大眾集團的奧迪汽車,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先天優勢。去年,大眾汽車全球銷量(包括商用車產品)達到827萬輛,位居全球第二,這就意味著,無論從生產還是零部件采購方面,奧迪與大眾品牌產品的共融性都決定了這個豪華車品牌的高利潤率。
從2011年財報便可看出,奧迪已成功地將銷售成本、分銷成本和管理費用的增速降到營收增速之下。這對于全球銷量僅為100余萬輛的獨立豪華品牌寶馬、奔馳,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雖然去年戴姆勒計劃與寶馬共同在中國聯合采購汽車零部件,作為應對奧迪的手段,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業內人士認為,奔馳和寶馬本身就是競爭對手,這就決定了聯合采購的行為不會很深入,降低成本的效果有限。
不僅是豪華車,幾乎全球車企都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將是成本優化能力的競爭。
美國通用汽車與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剛剛宣布結成長期和大規模的全球性戰略聯盟。雙方意圖明晰,就是要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共享部分整車平臺、模塊和零部件,以實現降低生產成本。雙方均抱有樂觀的預期,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產生每年約20億美元的聯合效益。
奧迪在持續推進其成本優化計劃,但另一方面,繼續開拓市場基數已經十分龐大的中國市場,是奧迪汽車保持盈利能力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奧迪今年將大量增加在中國的經銷商數量,預計將達到300余家。
預計到2015年,奧迪在中國的產能將達到70萬輛,而在奧迪全球計劃中,預計在2014年全球總銷量有望達到150萬輛。這就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將直接決定奧迪汽車幾乎一半的銷量目標能否完成,當然更包括利潤。
推薦閱讀
豐田汽車好比是一頭獅子,但是在中國,這頭獅子還沒有睡醒。談到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遲緩的步伐,相關人士曾如此評價。 不過,這在改變,豐田中國開始覺醒。 3月1日,豐田中國發布云動計劃,這是繼豐田汽車發布全球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豪車比拼撈金 奧迪押注中國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5/3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