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上海大劇院的貴賓廳內,“指揮沙皇”瓦萊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一臉輕松,甚至以玩笑化解此次上海音樂會選曲的初衷,“曲目是我跟樂團領導一起討論的。”言下之意,之所以選擇一些相對保守的曲目,是為照顧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觀眾。
3月4日、5日,在捷杰耶夫的率領下,倫敦交響樂團到訪上海連演兩場音樂會。除4日以英國作曲家布里頓《四首大海的間奏曲》開場外,其余均為俄羅斯曲目。5日上演的曲目,更以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朱麗葉序曲》、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肖斯塔科維奇《第五交響曲》等曲目來體現純粹的俄羅斯之風。
捷杰耶夫的工作行程十分緊張。除擔任馬林斯基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他還是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并肩負莫斯科、鹿特丹、芬蘭、以色列、圣彼得堡等地的藝術節總監。去年國慶期間,捷杰耶夫攜馬林斯基樂團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全套柴可夫斯基作品。彼時的強音未了,這位世界上最繁忙的指揮又來到中國,于3月再次到訪北京、上海。
“在倫敦交響樂團,捷杰耶夫更愿意嘗試新東西。”倫敦交響樂團首席低音管樂手瑞吉爾·高夫(Rachel Gough)說,“在馬林斯基樂團,他是老大,因為音樂總監需要負責所有的事情。相比之下,倫敦交響樂團更像是他光彩奪目的情人。”
作為倫敦現存最古老的管弦樂團,倫敦交響樂團自1904年成立以來,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捷杰耶夫從2007年擔任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到今天已有5個年頭,每年五六十場演出的合作讓捷杰耶夫感嘆:“倫敦交響樂團已成為我生活中一個很大的組成部分,我們共同營造和諧默契的氣氛,一起創造音樂,使得我們的每一場音樂會都富有新意,與眾不同且令人愉悅。”
談到捷杰耶夫在這支樂團的幕后工作時,倫敦交響樂團總經理凱瑟琳·麥克杜威爾(Kathryn McDowell)說:“在選擇演出曲目、規劃每一季演出時,他都非常挑剔。他對每一個項目都想得非常深遠,我們會對著冗長的演出單逐個仔細權衡。當然,他難免會非常忙,可一旦坐下來,就會全神貫注地做這些事情。他在倫敦交響樂團參與了我們的整體運轉,這與他在圣彼得堡馬林斯基樂團做的事情相當不同。”
在俄羅斯,捷杰耶夫不但享有文化藝術上的名譽,還有很高的社會地位。2009年俄羅斯國慶節時,他甚至需要一邊帶著倫敦交響樂團在歐洲巡演,一邊還要拼命抽空回莫斯科來為25萬名觀眾表演。
捷杰耶夫的指揮風格飄忽不定、難以捉摸,聆聽他的一場音樂會就好像是坐在跑車里飛速疾馳過無數的彎道險路一樣。這不但是觀眾的感受,而且也是樂手們的感受。“我覺得可能其他任何一個指揮家都不會喜歡他。”在倫敦交響樂團待了25年的大提琴手布拉德肖(Noel Bradshaw)說,“至少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這樣。”
推薦閱讀
水鉆、亮片、嵌金絲固然可以讓你在一秒鐘內從灰姑娘變身白雪公主,不過,與可以閃瞎人眼的發光二極管(LED)外套或光纖胸花相比,這些傳統配飾統統都弱爆了! 如今,可穿戴電子產品(Wearable electronics)不僅是菲姬、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指揮沙皇”和他的“情人”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5/3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