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納指重訪3000點,使得科技類股再度回到投資者視野中央,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 Shinal)撰文介紹道,目前從市盈率和股息收益率等若干方面看來,股票都勝過債券,而科技股又勝過其他多數股票。不過,他同時也警告投資者,必須注意最大的變數,即宏觀經濟。
以下即辛奈爾的評論文章全文: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重新回到接近3000點的位置,用去了整整十年。那么,十年之后,科技類股是否值得考慮買進了呢?
如果你是著眼于市盈率和2012年盈利增長預期,你或許會信心滿滿地回答:是的。
目前,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正處于歷史性的低點,同時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的增長率達到了3%,因此股票相對于債券的魅力不言自明。
這倒不是說,在歷時四月的漲勢之后,你應該立即按下“買進”的按鈕。一路狂奔之后,股市總是要調整一下的。比如說,一旦希臘違約危機大爆發,美國經濟的增長就很可能受到歐洲的株連,屆時我們就很可能會看到一場調整行情上演——當然,是“人造”的。
不過,整體而言,美國經濟的發展勢頭確實不錯,標準普爾500指數科技成份股的盈利季節基本上已經結束,數字顯示,目前科技板塊的盈利增長速度要明顯超過整體指數本身。
換言之,如果你現在信任股票,你就沒有理由不信任科技板塊。
市盈率的適度吸引力
我們還是首先從市盈率開始吧。
Zacks Investment Research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科技類股的市盈率大致相當于2012年盈利預期的13.4倍,而標準普爾500指數整體為13.2,兩者大體持平。同時,基于2013年成長預期的市盈率也是如此,只是預期總歸沒有那么可靠。
Zacks.com的首席股票策略師范迪耶克(Dirk Van Dijk)介紹道,目前科技類股預計的盈利增長速度整體為11.9%,而標普500指數整體為9.4%,這對于打算在今年購買科技類股的投資者而言顯然意味著一個不錯的前景。
范迪耶克建議投資者考慮那些聲譽卓著的,股息記錄可靠,而且還每年提升股息水平的公司。“我喜歡科技領域的股息玩家。”他舉出了微軟(微博)(MSFT)、英特爾(微博)(INTC)、IBM(IBM)、思科(CSCO)和CA Inc。(CA)等值的考慮的對象。
在這一領域當中,投資者可以兼顧成長與收益。
在談到債券與股票的整體性比較時,范迪耶克表示,他還沒有聽到美國國債多年牛市的喪鐘,只是他確實相信,從長期角度看來,股票作為一個資產門類的魅力正在日益凸顯出來。
2012年當中,標準普爾500公司的每股盈利累計額度將首次超過100美元。在許多公司都大幅度調升了股息之后,指數的平均股息收益率也達到了7.5%。
與此同時,政府債券正變得愈來愈像是一種資產保護工具,而非是收益的來源,因為現在長期收益率平均而言只有大約2%的水平,只是和通貨膨脹的速度相當而已。
“歷時角度說來,哪怕你只是看重收益率,標普500指數的魅力也要高出一倍。”
當然,范迪耶克是半開玩笑地這么說。他預計,伴隨經濟增長刺激通貨膨脹,國債收益率將會上揚。不過,即便國債收益率達到3%,能夠帶給收益型投資者的好處也依然比不上股票,尤其是科技類股,后者的市盈成長率前景還非常看好。
必須當心
當然,有兩條重要的告誡也是我們最好不要忽視的。
首先,如果你為一支股票出了過高的價格,在漲勢的頂部買進,那么你要獲得利潤就要難得多了——哪怕那是一支派息股票也是如此。因此在買進一支股票之前,我們必須仔細研究其六個月和一年的線圖。此外,你的投資額度要取決于你能夠承受的損失額度。只要確認了這一點,在市場波動時你才能夠睡得著,才能夠真正做到長期投資。
其次,科技類股就風險而言要高于其他多數股票,因為科技公司的財務業績在條件理想和不理想時的波動是非常劇烈的。在經濟景氣時,科技公司的盈利常常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分析師們之前做出的預期,而如果經濟狀況不理想,無法達成預期也是家常便飯。
如果經濟遭到麻煩,消費者和企業的科技開支都受到壓制,那么這篇文章前面所談論的那些數據就將被證明是過分樂觀了。毋庸贅言,這種情況下,板塊的魅力就會縮水,股價就會遭到打壓。
由于宏觀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行業前進的最大變數,科技投資者當然應該密切關注各種經濟消息,而不是只看著具體股票的盈利預期。
最后,祝各位好運!(子衿)
推薦閱讀
作者:趙盼 對于害怕危險的人,這個世界總是危險的。富貴險中求,人沒有冒險精神,那只有一輩子平庸。冒險是一種對未來的憧憬,對未來在冒險的土地上多姿多彩 的生活,為了遇見更加高大的山峰,為了遇見更加深邃的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股科技板塊魅力再現:宏觀經濟是最大變數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6/3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