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已升到接近22000點,同去年10月的16170點比較,升幅達到34.5%。大家都在等待恒指回落5%-8%如重返二萬點水平才再上升,能否天從人愿?沒有人知道。
如果3月份恒指仍然不肯回落5%-8%,那么4月份港股可能要向上沖了,理由是歐債危機漸成“風土病”,再無法阻止股市上升。3月若恒指肯回落5%-8%,代表港股第二季仍是上落市,大市要到下半年才發力上升。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低價股才是主角,升幅往往超過恒指成分股。
礦務股仍有機會
2007年10月至今,公用股扮演避難所角色,自去年10月港股進入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公用股作為避難所作用已不大。至于消費性行業2009年至2011年成為少數增長性行業之一,這方面要感謝自由行,到了今天業主瘋狂加租,零售鋪位租金升幅是100%-400%,消費股應該沒有太好前景了。
礦務股仍有機會。經過2011年大跌后礦務股進入尋寶期,情況只需由worst轉為bad,股價已可上升100%或以上。至于內銀股,因面對不斷集資(或外資機構拋售)壓力,但公布業績又不錯,導致股價上上落落。內房股借錢成本已由去年9月份高峰期的30厘回落到春節過后的15厘,2月份股價已大幅反彈。內房股已度過危險期,不過真正復蘇應該是幾年后的事。
內地第二次現代化起步
內地自落實改革開放政策后一如西方其他國家有盛衰周期,如果你在1989 年、1994年至1998年、2001年投資中國,今天已賺到令人羨慕的財富。2012年中國內地仍有很多困難但情況較美國、歐洲好。內地GDP增長率面臨放緩但仍有8%,而美國只有2%、歐洲可能是負0.5%。內地消費去年增長率達18%,上述升幅連沃爾瑪都羨慕。
去年12月人行開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美國同歐洲銀行卻面對資本不足),A股今年1月開始進入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
中國經濟第二次現代化在2012年已開始。昆山及蘇州更成為先鋒。蘇州已帶頭向建設高端產業城市目標進軍,力爭新興產業每年保持20%增長,力爭中國由“世界工廠”走向“世界級工廠”。
政府主導模式失敗
中國由過去的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政策,再到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類似戰后的日本,即由政府資助企業發展,而中國更進一步將國企上市。
此模式過去曾為日本帶來戰后40年的經濟奇跡。但由于大量沒有效率的企業充斥市場,令珍貴資源用于支持沒有效率的企業,代價是日本經濟出現失落20年。
到2011年日本出現戰后首次貿易赤字,表明由政府主導發展的經濟模式很快亦壽終正寢。1997年8月亞洲金融風暴后,韓國政府首先放棄這種經濟發展的模式。其缺點是因為做官的人性格上皆過分穩重而缺乏創意,類似1980年代美國另一經濟繁榮期(即由創意工業帶動)無法在日本出現。中國暫時仍未到達此水平仍處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估計仍有15年左右的好景。
香港“地產富豪”之弊
香港既沒有喬布斯把蘋果變成6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亦沒有蓋茨將微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軟件公司,更加沒有facebook創辦人。
香港富豪習慣把財富放在房地產上,有所謂“一鋪養三代”的觀念。1970年前市值幾十萬港元的商鋪今天市值超過1億港元,貴租不但對弱勢社群造成傷害——他們不是要買貴樓就是需要交貴租;亦扼殺大部分香港人的創新精神。沒有研發和創新,香港經濟又如何繼續進步?
投資應一生一世
部分朋友到了50歲已擁有八位數字,因此提早退休了。個人認為投資應該是一生一世。
在30歲前投資應本小利大,努力令本金保持每年上升30%,因為你輸得起。50歲前本大利大,努力為本金爭取每年上升20%。60歲前應本大利小,努力為本金爭取每年上升10%。60歲后便隨心所欲以保本為主(即跑贏通脹率)。
投資說易不易,說難不難。股市黃金交叉點及死亡交叉點十分有用,已打贏好多所謂專家。上升之時一般升幅是前跌幅的61.8%、93.5%或126%,例如這次由16000多點上升第一站在21000點完成61.8%的升幅。黃金同商品回落期20年,上升期15年,這次由1999年起步理論上在2014年見頂。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小貝)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 諾基亞 一位高管日前表示,要想與更好地與Android競爭,諾基亞還需要進一步下調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的價格。 很顯然,諾基亞非常重視低端智能手機市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股進入 牛市二期后的上升期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6/3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