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睿坤
對于位于北京會議中心經濟界別的委員來說,“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能是這幾天小組討論中最為常見的交鋒話題。
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人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關于上述問題的解答更具代表性。
3月5日下午,在政協某小組討論之后,劉永好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針對當前民營企業發展困境問題,劉永好認為主要體現在融資難上,尤其是小微型企業融資難,劉永好開的藥方是,“蘿卜加大棒”。
雖然中央三令五申支持民營企業貸款,但是銀行始終在執行上打折扣。劉永好建議,中央出臺相關法律和政策,比如商業銀行拿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資金轉向扶持民企,尤其是三農企業、小微企業。
民企融資難
《21世紀》:你的提案中涉及支持民企發展,作為民企的代表,當前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劉永好:一方面,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漲,民企“手頭”吃緊,成本壓力凸顯;另一方面,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和狹窄的外部融資渠道,民企尤其是小微型企業的融資需求也更難滿足,生產壓力非常明顯。
可以說,融資難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21世紀》:從去年開始,國家也已經強調不斷加強對民企,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什么民企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瓶頸還這么難?
劉永好:的確,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四大行,都提出了加強對民企和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在實際的操作上,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但是,從大銀行的角度出發,相比動輒十億的大企業融資,十萬的中小企業融資耗時長、成本高,風險也大。因此,銀行還是更愿意受理大企業融資。
另外,銀行認為將款項貸給國企是很安全的,認為因為國企代表國家,給他們貸款是服務國家,虧了也是國家的,而若貸款給中小微型民營企業,如若虧了可能會被認為銀行與這些企業有利益交易。也就是說,相比民企,國企的貸款的債務和償還風險,銀行所擔的責任更小。
《21世紀》:是不是說,現在存在一個“國進民退”的現狀?
劉永好:不能因為國企貸款融資多,民企貸款融資少,就定義說,“國進民退”,近年來國有企業在不斷的改制下快速發展,民營企業也得以蓬勃發展,成為解決75%以上的就業人群的主體。應該說,是國企和民企共同進退。
民營企業是國家經濟建設的肌膚和血液,國有企業也一樣離不開民營企業,只有國企和民企共同攜手,中國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更高。
突破“玻璃門”
《21世紀》:雖然國企一直在改制,但一些寡頭的大型國企的壟斷局面依然沒有改善,您覺得如何打破國企壟斷,實現國企和民企的同進退。
劉永好:在實際工作中,中小企業存在一些潛規則和隱性壁壘,比如,某些資源性的行業設定準入門檻很高,民營企業受到各種限制,很難進入。尤其是對能源、原材料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因此,政府可以適當放開民企進入某些領域的準入制度。
另外,在融資環境方面,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較為迫切,但是針對他們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渠道還很有限,政府也需要盡快的建立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
《21世紀》:你今年兩會的提案中,也特別提到了“落實非公36條支持民企發展”,您的建議是?
劉永好: 約占全社會就業人口10%-20%的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群體(包括企業高管),占用了30%-40%的各種資源,上繳了50%-60%的稅收,提供了60%-70%的社會產品及服務,解決了新增就業的80%-90%,創造了非常了不起的業績。
但是大量民營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中仍感到很多問題,雖然新36條意見頒布了,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會碰見“玻璃門”,新36條的方向是對的,但還缺少相應的實施細則。
《21世紀》:你有什么具體的建議嗎?
劉永好:雖然“新36條”從方向上明確銀行加大對民企的支持力度,但在實際的執行上,依然存在諸多困難。
我建議,中央實現“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出臺相關法律和政策,比如商業銀行拿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資金,轉向扶持三農企業、小微企業和中小型民營企業,并對相應的銀行實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和營業稅率,讓銀行得到優惠,減小風險。關注21世紀網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網易微博我要評論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7日凌晨消息,據國外媒體周二報道,據多位知情人士日前透露,蘋果目前正在與多家手機生產商展開專利訴訟。盡管蘋果在法庭上表示希望能禁止競爭對手銷售侵權的產品,但是該公司同時也做出了示好>>>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7/3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