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3月6日,宏源證券(000562.SZ)一則公告稱,公司日前收到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關于向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供綜合服務的評估函》(資金部函[2012]5號),經評估,公司符合向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供交易單元的條件。
這也意味著,宏源證券已經搶到從保險資金入市交易中分享傭金的先機。
事實上,經本報記者了解,除宏源證券外,國海證券(000750.SZ)及國信證券也已獲得保監會下發的《關于證券公司向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供交易單元審核意見書》, 符合向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供交易單元的條件。
按照東興證券分析師王明德的估算,保險行業預計為證券行業帶來增量傭金收入36億元,占2011年證券行業代理買賣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5.2%。
巨額的利益,讓險資傭金爭奪戰初露苗頭。
“我們一直在積極推進。”上海某上市券商機構銷售部人士透露:“前后已拜訪了多家保險公司”。
“搶基金分倉的方法基本上都會用上。”一家享有保險席位資格的券商人士透露,“可能會采用每年30萬的席位費優惠、提升內部研究團隊等來爭取險資傭金。”
而在此前,保險機構中只有人保、國壽、平安、中再、太保、新華、泰康、華泰、太平9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友邦設立的外資保險資產管理中心擁有專用交易席位(即所謂“9+1”模式)。
相比之下,保險公司卻冷淡以對。
“不方便談這個”,“暫時沒考慮退出”,“和券商才開始初步接觸”……從諸多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行動上判斷,短期內券商較難從險資交易中“分羹”。
傭金爭奪戰
“2011年下半年就向保監會遞交了相關材料。”一家符合向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供交易單元的條件的證券人士表示:“在獲悉險資席位政策將變后,就開始做準備工作。”
早在2011年8月11日和11月14日,滬深交易所、中登公司分別向各大券商及保險公司下發《關于保險機構證券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及《關于補充說明保險機構證券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
這兩份通知明確要求,2014年前,保險的交易席位將被清理,轉而通過券商渠道進行交易。
實際上,對于保險機構的交易席位之爭由來已久。
2004年以來,為支持保險資金投資資本市場,作為階段性安排,部分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直接持有或租用滬深交易所交易單元的方式進行證券交易。
但2006年起實施的證券法,卻明確規定進入證券交易所參與集中交易的,必須是證券交易所的會員,而保險機構并非相關會員。分析人士認為,保險機構直接持有或租用席位進行交易違反《證券法》相關規定。
一些保險資產管理人士對“保留保險機構的幾十個交易席位”的幻想,也徹底被2012年2月保監會下發的《關于保險機構投資證券交易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擊破。
《通知》要求,未來險資入市既可通過租用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交易單元模式”,也可參與“特殊機構客戶模式試點”。
所謂“交易單元模式”,即指保險機構與券商簽訂交易單元租用協議,通過自有交易系統直接向交易所發送證券
買賣交易指令,并由托管銀行負責與中登公司進行證券與資金結算。
而“特殊機構客戶模式”,則指保險機構與服務券商簽訂證券交易委托代理協議,作為服務券商特殊機構客戶開立證券賬戶,通過券商交易系統發送證券買賣交易指令,并由券商負責與中登公司進行證券與資金結算,托管銀行與服務券商進行二次結算。
兩種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對券商的“門檻”也不盡相同。
對出租交易單位的券商要求經營業務較全面,“特殊機構客戶模式試點”的相關券商還須滿足上年末凈資本30億元以上;取得證監會 AA級(含)以上監管評價。
而2011年最新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顯示,目前市場共有16家AA級券商,這16家AA級券商2010年末凈資本均超過30億元。
于是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證券公司機構銷售部和研究部在走訪基金、私募等機構之外,還重點拜訪了一批保險公司。
保險三巨頭冷淡
保險業三巨頭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和中國太保(601601.SH)都有一定量的權益類投資資產。
“粗略估算保險業有30至40多個交易席位。”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中國平安的席位最多,超過中國人壽。”
中國平安年報顯示,2009年公司權益類投資資產635.76億元,占資產總額10.80%,2010年公司權益類投資資產742.88億元,占資產總額9.80%。
中國太保和中國人壽在2009年和2010年也分別有數百億元權益類投資資產。
對于不得不走的券商通道,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顯得很無奈:“對保險機構來說,交易成本會明顯上升。”
某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險資規模巨大,券商模式下資產安全性存在風險,而且由于清算模式變化,資金使用效率可能大幅下降,交易成本將大幅提高,這對保險業投資是不利的。
他解釋道:“保險機構此前通過專用交易席位,其投資動向很難被外界窺見。一旦采用券商模式,保險機構倉位變化等信息可能被監測,險資底牌被交易對手掌握,這將對險資投資模式提出考驗。”
“可能會考慮交易單元模式,保險機構支付券商交易傭金,交易直通交易所。”有保險公司人士透露,租用通道模式保證交易信息安全,是眼下解決保險資金入市交易通道的較好辦法。
推薦閱讀
活熊取膽的另一面亞洲動物基金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機構。 本報記者通過工商注冊資料等了解到,亞洲動物基金會在香港注冊的是一家擔保公司,并非以基金會的名義注冊。 亞洲動物基金會與當前全世界合成人工熊膽成功的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海、國信、宏源搶跑險資傭金戰 席位費或30萬包年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7/3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