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沿海漫長的海岸線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走私成品油倒買倒賣的灰色交易,雖然屢遭海關抓捕,高額利誘下,以此為生的人依然鋌而走險。
3月5日,本報記者從杭州海關下屬舟山海關緝私分局了解到,幾天前成功捕獲的成品油走私團伙正在審訊當中,而這也是杭州海關自去年展開“國門之盾”行動以來查獲的最大一起成品油走私案。
本報記者了解到,3月1日,舟山海關接到線索舉報,一個涉嫌成品油走私的團伙可能在當天進行非法交易,遂派出緝私艇出海蹲點設伏。晚6時左右,待可疑船只進入監測視線時,舟山海關緝私艇示意該船停船接受檢查。可疑船只聞訊后開足馬力拼命逃竄,幾番博弈后,船號為“浙岱漁油69”的可疑船只被舟山海關控制。
緝私警察在該船只內當場查獲走私入境的成品油480噸,船上7名涉嫌參與走私的人員也束手就擒。隨后,舟山海關緝私分局又聯手舟山市公安局,兵分三路循線追蹤,分別在上海、寧波等地抓獲該案另5名主要涉案人員。
舟山海關緝私分局辦公室主任盛文高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初步審查,自2011年4月以來,這個以岱山籍人員張某和臺灣籍人員林某為首的人員,從境外走私成品油銷售牟利,走私成品油數量累計達1.02萬噸,案值8000余萬元。
“他們將漁船進行改造,在船艙內安設油倉試圖瞞天過海。”盛文高說。
自去年海關總署對成品油走私實施嚴打以來,本報記者長期跟蹤調查獲悉,利用漁船隱蔽走私還僅僅是這些人從中漁利的一脈分支,其進行交易以及實施走私的手段也極具戲劇化。
“近海、陸上幾乎每天都有人出貨(走私行話),手段也是五花八門。”一名石油貿易商對本報記者說。
灰色走私鏈
“在國內柴油價格高時,每噸‘紅油’有3000多元的差價。”
在國際成品油貿易市場中,一直游離在監管之外的走私鏈條堪稱“黑金江湖”,混跡其中的人都知道,這個生意場有著其獨有的游戲規則。
本報記者從數位石油貿易人士處證實得知,目前,入境成品油的走私源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借助地緣優勢,從香港、臺灣進入沿海地區的“紅油”和“藍油”;其二,是以私人關系為擔保長期提供成油品供應的“紐帶式”走私,賣家多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其中新加坡作為中轉站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三,在東南沿海省份的諸多停泊港口,各大國際運輸公司的往返油輪也會提供部分油源。
“國家前幾年加大了對‘紅油’走私的打擊力度,雖然參與倒賣的人少了,但還是存在。”福建一名從事成品油貿易的民企人士說。
據本報記者了解,所謂“紅油”“藍油”,是指香港地區供應港口船只使用的油品,進出口免稅,為區分于民用柴油而添加了紅色染料。
由于距離較近、航運行程較短,“油販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將來自香港的“紅油”運輸至珠三角,以及東南沿海地區,然后伺機在海上直接販賣給生產漁船或在外海、錨地、港區等海域接駁給油的駁船,隨后再利用油罐車或者改裝廂式貨車接駁上岸。
“在國內柴油價格高時,每噸‘紅油’的利潤可以達到20%-30%,一噸有3000多元的差價。”熟知走私交易內情的業內人士說。
事實上,相比倒賣“紅油”,從東南亞成品油市場獲取穩定油源則是“實力”相對雄厚的走私團伙的另一關鍵渠道。
本報記者多方調查得知,在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存在一批披著正當貿易進口外衣的貿易公司,這些公司中很多都在新加坡設有分公司,或者辦事處,一邊從事合法貿易,也一邊暗箱運作成品油走私。
“近幾年海關查獲的走私案件中,以這種形式隱蔽從事的走私案件具有代表性,這也對海關的監管力度提出了挑戰。”杭州海關一名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各海關管轄范圍內船只往返頻繁,逐一排查缺乏可行性,而這卻恰恰給了“油販子”可乘之機。
更為瘋狂的是,油輪運輸公司的往返油輪與停泊碼頭的油販里應外合的卸油舉動也在夜幕下頻頻上演。
“油販都有自己的船只,并配備了電泵、輸油管、油倉,油輪拋錨后就迅速將輸油管與油輪的閘門對接,然后開啟電泵抽油。”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一次不能抽太多,第一油倉容量有限,第二‘油老板’也怕被發現。”
“油老板”實則是運輸油輪的船長,其以航行過程中發生側漏為由與“關系”好的油販合作也成了業內路人皆知的默契。
躲避監管
“一批貨到后馬上開動機器,加工完后又馬上拉走,如此反復運作。”
為躲避海關抓捕,這群習慣了晝伏夜出的人所采用的手段也極其多樣。
“以‘紅油’為例,除了直接出售外還有一部分會進行秘密加工褪色,與市場上流通的柴油基本上一樣,運輸途中被查的風險也相對較小。”內幕知情人士說。
多位民間石油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地區,一些“公司都在該地建有加工廠”,由于地點隱蔽,海關的排查范圍也難以覆蓋。據本報記者了解,有些加工廠甚至建在了離岸較遠的孤島之上,其中,浙江由于無人島數量較多,此類現象也最為突出。
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在技術上,對“紅油”進行加工漂白幾乎無難度可言,且效率極高,與此同時,為分散被查獲風險,“油販”在運輸途中則采取分批進行,油庫一般也都為“零庫存”。
“一批貨到后馬上開動機器,加工完后又馬上拉走,如此反復運作。”知情人士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行動細節安排有序的“油販”陣營中,除了海上船只運輸外,在陸路還有運輸車隊參與其中,“有油罐車,也有被改裝了的普通貨車。”
而對于運油車的改裝,“油販”們的手段也五花八門,本報記者曾在山東東營、濰坊等地調查發現,活躍于灰色交易市場的油品運輸隊伍中,一些普通貨車乍看并無異樣,而除了正常的外掛油箱外,貨箱內則暗藏玄機,并配有大口徑的油管。
“之所以配大口徑油管就是為了在卸油時縮短時間。”知情人士說。
推薦閱讀
紅酒行業的火熱吸引了各路產業資本紛紛踏入掘金,國內最大的果汁生產商匯源集團也不甘落后。 3月6日,匯源集團與吉林柳河縣政府簽約,在該地總投資5億元,建設葡萄種植、葡萄酒莊及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伙作戰暗號接頭:成品油灰色走私鏈起底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8/3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