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然氣新定價機制在廣東、廣西實施“雙滿月”時,業(yè)界卻不得不直面一個現(xiàn)實:在天然氣市場化潛力最大的廣東,目前中石油旗下西二線資源尚難到達當?shù)刈畲蟮氖袌錾钲冢^去這里的市場主導者中海油也未將勢力伸入廣州以北地區(qū)。
這意味著在廣州天然氣市場中,中石油具有絕對的定價話語權,而在深圳仍是中海油一家說了算——新定價機制的市場化定價還未變成現(xiàn)實,甚至市場化定價的基礎、市場競爭的格局還未形成。
“這種局面應該是暫時的。”3月7日有廣東天然氣管網(wǎng)公司內部人士指出:“待廣東天然氣管網(wǎng)實現(xiàn)全覆蓋時,石油央企們的資源會競價入網(wǎng),最終實現(xiàn)消費者在競爭中受益。”
然而事態(tài)的演變真會如此嗎?
眾所周知,因海外進口氣價格昂貴,中海油已不愿參與到國家發(fā)改委頒布的天然氣新定價機制中,開始自行與下游客戶協(xié)商價格。
而西二線自西向東綿延數(shù)千公里,橫跨中國11個省份,各地對天然氣的需求都很大,一旦因新定價機制導致中石油的利益受到重大損失,它完全可以將更多資源出售給那些沒有施行市場化定價的省份。
如此看來,天然氣新定價機制所面臨的最大尷尬在于市場資源不足,而非市場化定價的基礎、市場競爭的格局還未形成。
對于這點,包括國家能源局、中石油、中海油和廣東天然氣管網(wǎng)公司在內的各方被采訪者都表示認同。“近些年,我國一直處于能源緊平衡狀態(tài)下。在過去的幾年,甚至未來幾年中,天然氣的供需形勢仍將如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一位專家指出。
既然如此,中國天然氣市場未來發(fā)展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盡可能多地引入資源。
“遍察全球各大天然氣市場定價模式,北美和歐洲等成熟市場的天然氣定價均與油價有著密切的關系。”中石油規(guī)劃總院管道所副所長楊建紅說:“由于本土資源豐沛程度、市場接受能力差異等不同,北美與歐洲天然氣定價與油價的比值分別是10:1、6:1”。
由于中國市場巨大,且尚處于發(fā)展中國家行列,因此楊建紅認為中國天然氣定價應維持在與油價8:1的狀態(tài)。這樣,國際資源會很順利地流入中國——天然氣生產(chǎn)商會有積極性、進口商會有積極性、分銷商也會獲得自己的利益,而終端消費者也會因國內市場資源充沛,而享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好處。
推薦閱讀
普大煤業(yè)美國遭訴 關聯(lián)公司金山能源資本騰挪
香港上市公司金山能源(00663.HK)3月8日發(fā)布公告稱,由于趙明及朱利平涉嫌挪用Puda(山西普大煤業(yè))資產(chǎn),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從而使金山能源引起市場疑慮,對此,金山能源董事會強調,趙朱二人均非金山能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然氣市場化的尷尬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9/3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