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一些美國公民會在波多黎各、北馬里亞那群島、薩摩亞群島等“避稅天堂”設立海外賬戶,利用當地用戶信息保密法規及超低所得稅負轉移資產,逃避在美國納稅義務。法案實施后,是否對此有較大沖擊尚未可知。
避稅天堂的離岸金融機構是否將美國客戶資產信息提交給美國稅務部門,需視美國政府與當地政府部門的溝通結果。其中可能存在對重復征稅的協商問題。因為美國客戶在避稅天堂按規定享有低稅負是符合當地法規,但美國稅務部門對美國公民的全球資產征稅,也符合美國相關法規。前述稅務專家稱,不排除避稅天堂的部分金融機構會利用當地復雜的金融創新法規,借助某些特定信托架構規避美國客戶的資產申報工作。
所謂的特定信托架構,是將美國客戶、投資標的與回報分成條款共同設計成信托產品,由于投資主體屬于信托產品而不是美國客戶,從而隱瞞美國客戶的部分資產收入。該專家續稱。
“不過,美國政府強硬頒布初版實施細則,以突顯其打擊美國公民向境外轉移資產逃避稅負的決心。”上述銀行合規部人士透露,2009年美國政府曾耗費上億美元資金與大量人力物力,將瑞士銀行告上法院要求后者公開美國富人的賬戶,最終迫使瑞銀付出7.8億美元換取庭外和解,并提交超過4000名美國客戶資料。
“這場官司被打贏,奠定了美國政府制定FATCA法案的信心。當時由瑞銀提交的超過4000美國客戶里,個別逃稅數額較大的人士還被判刑。”他透露,目前國內銀行為了應對FATCA法案的監管壓力,在拓展海外客戶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或將逐步轉向非美國客戶。
推薦閱讀
四年磨一劍。2007年初開始關注私人銀行,直至2011年底浦發銀行私人銀行部方才低調開業。 時間不是我們預先設定的,需要水到渠成,中國第一家私人銀行開業時,我們已經開始關注。浦發銀行私人銀行部負責人何剛在接受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國FATCA監管風暴襲來 “綠卡”公民逃稅路生變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9/3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