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Kathy)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薩拉·佩雷斯(Sarah Perez)發表文章,對更好的智能工具做了一些設想,以下為全文摘要:
Web是福也是禍,因為web上的信息太多了,出現得也太快了。而我們用來處理數據流的工具卻相當蹩腳,幾乎沒有人給我們提供更好的工具。如今創建一個出色的照片共享應用程序比創建一個更好的電子郵件系統容易得多;創建一個給菜肴拍照的新社交網絡也比創建一種可以告訴你,在你下線的一個小時中出了什么大事的工具更有趣。有人在為嚴肅新聞的讀者創建一個更好的小眾RSS閱讀器嗎?沒有。
可以幫我們回復、標記和組織電子郵件的神奇電郵自動應答機在哪里?集成了通訊系統(社交、電子郵件以及其他),能夠讀取基于文本的通信,并把它們安排成約會和會議的智能日歷在哪里?自動操作器、過濾器、噪聲減少器在哪里?真正能夠做事情的Siri在哪里?
以電郵產品為例
讓我們從電子郵件開始說起吧。作為科技博客,我們往往會收到大量電子郵件。當然不是只有我們這一行才會遭遇電郵超載。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常見問題,以至于需要召開會議(詳見http://iorgforum.org/2012/02/26/overloaded-2012-a-success-more-events-planned-in-future/)來討論了,而且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工具來幫助我們處理信息流,或者至少幫助我們理清一下頭緒。
當然你也不能不用電子郵件。(但這可能會是一個有趣的實驗。詳見http://techcrunch.com/2011/07/06/i-wouldnt-say-ive-been-missing-it/)
我們都知道,電子郵件的工作方式存在問題。你發送一封電子郵件,然后在回復中不斷看到它——你懂的。這里的問題不僅僅是郵件太多了,而且也是電子郵件太笨了。 Gmail真的很笨。 Gmail曾是“收件箱1.0”時代的救世主,被譽為第二代電子郵件。我當時曾以一種絕望之情搜尋Gmail的測試邀請信。Gmail定義了“invite only(僅供邀請所用)”的beta測試時代——一個只有少數人能進去的秘密俱樂部。
現在Gmail不行了。這個平臺很久以來都沒有出現任何真正的創新(除了優先收件箱,那是一個例外)。但標簽呢?你還是得自己添加標簽吧?你已經給相同類型的郵件添加變過無數次標簽了,它卻無法學會做這個?如果你使用搜索功能,你就會看到另一個頁面,被迫離開你正在寫的電子郵件?一套原本相關的產品卻不夠聰明,因此無法互相交流?
為什么Gmail不能閱讀我的電子郵件,在看到“你是在2日(星期四)下午有空嗎”這樣的句子時意識到對方是在要求見面,然后自動創建一個對應的日歷項呢? (我會開啟這個功能的)。為什么電子郵件上的簽名不能被解析,然后加入到Gmail通訊錄中呢?你現在用的那個通訊錄幾乎什么事都不會做。我們重要的日常系統中最簡單、最基礎的產品就是這樣,真是糟糕。
我不是在對Gmail吹毛求疵 ——我不能沒有它,我甚至花錢購買了額外的Gmail存儲容量。當Hotmail在對付垃圾郵件、過濾灰色郵件(gray-mail,比如你注冊的某個網站給你發的自動促銷廣告,告訴你收到私信等)、處理附件,以及一般工具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大進步時,它最有用的集成顯然涉及微軟產品的使用 —— Live Photos、 SkyDrive、OneNote,以及其他我不再使用的東西 (是時候重新考慮使用它們了)。
換句話說,電子郵件作為一個平臺,是時候該被顛覆顛覆了。當然,建立一個更好的電子郵件平臺并不是個小事情,因為你不能只是建立一個電子郵件平臺 —— 你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活和工作管理平臺。這意味著包含電子郵件、任務、聯系人、日歷、客戶關系管理、語音、文字、辦公室,甚至是社交。難怪我們似乎被無限期地困在Gmail中了。
其他智能工具
除了email/ Gmail之外,我們還需要一些目前尚不存在的其他工具。比如一個基于Web的RSS閱讀器,類似于谷歌閱讀器,但運行速度更快,沒有冗余,并且可以讓你在閱讀相關文章的整個類別做標記。又比如一個社交通信錄以及個人級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不僅可以自動跟蹤你認識的人和他們做的事(Twitter 消息,狀態更新等),并且也可以追蹤你的交流歷史,看看你上次對他們說了什么,你最近和他們見面是在哪里。當你需要回應他們已經在網上發布的東西時,或當你需要再次與他們聯系時,這種功能非常有用。
為什么當朋友們換了工作,生了一個孩子,搬家,要求協助,或發了點驚艷的東西在Twitter上時,我的通訊錄不能通知我呢? (難道我應該整天登錄到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上嗎?) 為什么我的通訊錄不能顯示這些工作/生活提醒呢(跟Facebook提醒我該給某個朋友說生日快樂一樣就行)?如果這類東西是專門為公司級的客戶關系管理用戶創建的,那么大家不是都該利益均沾嗎?我們超載了,情況很不妙,我們需要一些工具!
為什么云任務管理器IFTTT如此受歡迎?因為它填補了服務之間的自動化需要(如果我做X,我希望Y自動發生)。IFTTT無疑是最近涌現的最具創新性的服務之一,而且更令人感動的是,它是一個自籌資金創建的服務。但IFTTT仍然太簡單了,因為你必須教它做事,你得定規則。而我們需要更好的工具,這種工具可以了解我們需要什么,然后讓我們接受他們的干預。
我們需要的工具
我們需要這樣的工具:花的時間更少,需要接受的訓練更少,直白點說,就是少打字。 Siri的潛力(這里不是指現有的Siri產品 ,它還是beta測試版,甚至可以說是alpha測試版)優勢在于,你只需跟它說話,無需鍵入信息。但它仍需要你輸入數據,只是格式不同(是聲音而不是文本)。創新萬歲,語音識別萬歲,駕車時更安全的輸入法萬歲,但我想要的是一臺不需要輸入任何東西的電腦。一個真正有用的系統會看到你在做什么,從你的行動中了解你,然后開始自動為你做事——不只是在電郵產品中,也是在一切產品中,而且是全天候的。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無忌)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國外媒體日前發表分析文章稱,雖然 蘋果 在華與第二家移動運營商結盟,開始銷售iPhone手機。但是 三星電子 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增長了兩倍以上,且仍處于增長之中,蘋果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echCrunch撰稿人佩雷斯:顛覆電郵時代來臨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12/3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