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央視的“3·15晚會”估計又是萬眾矚目,消費者期待了解消費陷阱和事實真相,知名公司則惶恐和提心吊膽,短短十分鐘的曝光節目,可能讓一些公司或人物曬個半死。
但晚會的超級威力,卻折射出普通消費者的無力。無論中國500強還是世界500強,普通消費者的投訴如同蚍蜉撼樹,往往泥沉大海,很難有半點影響。
根源或許在于,普通消費者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精力指出大公司產品或者服務的缺陷,沒有依據的投訴自然毫無殺傷力。
中國不缺專業檢測機構。遺憾的是,它們做得似乎遠遠不夠。不要說普通消費者,專業媒體希望找個能說清的地方都很難。
幾年來,食品危機事件層出不窮,包括有機蔬菜含有農藥、轉基因大米摻入常規大米、山西老陳醋使用化學添加劑勾兌等,歷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消費者個人想搞清楚,找檢測機構分析化驗,后者一般會拒絕個人申請,只接受單位申請。之所以這樣,據說是如果隨便每個人都能檢測卻無法保證被檢測樣品的來源的話,會造成很多問題。
媒體雖是單位,要委托檢測機構尋找真相也很難。去年,本報記者曾拿一些食物樣品找到專業檢測機構希望獲得真相,卻被告知,不受理媒體和記者的檢測委托。
如此一來,要想曝光某些公司和一個行業的潛規則,只能“守株待兔”,期望某些與老東家決裂的業內人士爆料;完全靠普通公眾的力量,從外部突破一個積弊叢生的“爛公司”或“爛行業”,成功微乎其微。
消費者以及媒體維權的無力感在下面這樣一個事例中體現得很充分。此前,主流輿論一直聲稱“國內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但是2009年10月至11月,獨立民間組織就對國內8個城市的9家大型連鎖超市的19個門店展開調查。結果在沃爾瑪長沙黃興南路店和中百倉儲武昌區水果湖路店的抽樣中,檢測出有轉基因大米在售。
該民間組織的調查報告發布后,國內才掀起了一波非法轉基因食品的檢查風暴。這個民間組織擁有數以百萬計的支持者,擁有超過300萬名支持者,而且不接受任何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的資助,只接受市民和獨立基金的直接捐款,因此能正面突破任何一家藏有貓膩公司的偽裝,將層層遮蔽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將希望完全寄托在央視“3·15晚會”真有點可悲。央視地位獨特,當然能動員一般公眾無法企及的各種資源,但中國只有一個央視,每年只有一次“3·15晚會”,而成千上萬消費陷阱的揭露遠非央視一家所能勝任。
一般的消費者也沒有足夠的實力、精力、時間進行獨立調查,不可能每個家庭都將自己的廚房變成擺滿了試驗容器的化驗室,希望只能是有越來越多的獨立檢測機構能夠為普通消費者服務,提供真正獨立的第三方檢測報告,讓玩貓膩的大公司無處遁形。
推薦閱讀
[ 近年來,無論寒暑,協和醫院掛號的長龍一直都是其所在的東單街口的一景 ] 這座城市里,幾乎集中了全國最著名的大醫院:治療骨傷科的積水潭、眼科頂尖的同仁、心血管聞名的阜外,還有301、協和、北大醫院 這座城市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15晚會”:變異的維權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13/4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