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吉利汽車總裁、CEO安聰慧和沃爾沃汽車總裁CEO雅各布先生在上海簽署技術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就沃爾沃汽車將向吉利汽車轉讓技術,同時,雙方還宣布,正在積極推進,聯合開發小排量、高性能、綠色環保系列發動機,環保型的小型車平臺,及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及插入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總成系統技術。
這是吉利和沃爾沃去年11月成立“沃爾沃-吉利對話與合作委員會”(Volvo-Geely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Committee,以下簡稱:DCC),之后,在技術領域的首次動作。用沃爾沃反哺吉利,是李書福收購沃爾沃時的初衷之一。
“此次沃爾沃向吉利轉讓技術,在滿足國家對于合資建廠要求的同時,李書福也通過沃爾沃技術的引入,使吉利高端化的腳步更加順暢一些。” JD POWER亞太區市場研究總監曾志凌認為。
不過他同時提醒,由于吉利品牌相對低端,如何避免因吉利品牌影響沃爾沃高端形象,是李書福必須考慮的問題。
用交易維系防火墻
在簽約現場,雅各布表達的意思很直接,“這一戰略舉措一定能為兩家公司創造更多的附加值。我們期待著在中國開疆拓土,早日將中國打造成沃爾沃的第二本土市場。”
李書福收購沃爾沃以后,有關吉利與沃爾沃的技術合作的話題雙方一直沒有停止過。目前DCC由9名成員組成,雙方各派4名,主席為李書福。每年召開2次會議,雙方主要在汽車制造和相關產品的采購、新產品開發及相關技術、上述產品對潛在客戶的營銷和銷售,及對人才培養等領域交換想法,實現資訊共享。
除了吉利受讓沃爾沃的技術之外,雙方還在積極推進,聯合開發小排量、高性能、綠色環保系列發動機,環保型的小型車平臺,及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及插入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總成系統技術。
根據協議,雙方的技術合作,將完全以商業交易的形式進行。吉利收購沃爾沃后,兩者之間是否會有防火墻?外界一直存在這樣的疑問,李書福之前也有過“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承諾。
今年內,沃爾沃和吉利將成立一家各自控股50%的子公司,并且會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新的自主品牌。由于沃爾沃是按照國外品牌審批進入中國的,雅各布必須和吉利形成技術聯合,才能在沃爾沃產品的中國本土化改造上縮短時間。
“如果說吉利現有品牌將采用相對舊款的沃爾沃技術,則新的自主品牌將逐步過渡到新技術的層面。”有名知情人透露,吉利希望獲得沃爾沃在底盤、發動機和安全系統等方面的技術。
“第三次轉型”
簽約當天,吉利集團執行總裁安聰慧,在簽約儀式現場表示:“吉利將充分利用沃爾沃授權的技術打造旗下高端產品,在豐富吉利產品線的同時,提高吉利的競爭實力和優勢。”
低端起步的吉利汽車,近年來一直都在尋求高端突破。
2007年吉利從自身的實踐中就預感到,汽車這個行業靠價格便宜、打價格戰,已經很難維持下去了。所以要從戰略上進行徹底改變,毅然決定從 “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轉向“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把技術領先、品質領先和服務領先作為吉利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戰略和企業戰略轉型的核心思想。
根據這一戰略轉型要求,從2007年5月開始,吉利率先在國內汽車企業實施從“價格優勢”向“技術領先”轉變的戰略轉型,并且收到了一定效果。目前吉利旗下的帝豪品牌在同檔車中的價格不是最低的,但銷量卻明顯好于其他自主品牌,已經實現了月銷9000輛的業績。
雖然首戰告捷,不過劉金良自己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在二三線乃至四線五線城市,吉利的保有量是比較高的,但在一線城市,仍然是吉利的弱項。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坦言,“雖然吉利一些產品我們已經追上合資品牌。但與合資品牌相比,品牌溢價能力仍然比較低。”
此后吉利提出的是從“技術領先”轉向品質領先,與技術領先最大的區別,品質領先將落實到具體的車型上,并且是整輛車綜合的提升,進而提升品牌。吉利從2007年開始,每年拿出銷售額的10%左右投入研發。僅研究院三期總共要投入3億元人民幣左右。同時趙福全也對研究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組織職能改革。
吉利的努力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去年吉利高端品牌帝豪在吉利三大品牌占據超過20%的市場份額。相對于其他自主品牌,吉利的成功有目可睹。
吉利品牌三選二
帝豪品牌暫時走俏,并不能讓李書福高枕無憂。其從品牌定位上來看,也只能與合資企業的中低端產品相提并論,一旦合資企業降低利潤,帝豪根本招架不住;同時吉利另兩大品牌“全球鷹”和“英倫”,由于技術老化等問題,銷售一直疲軟。
多品牌戰略是基于此前羅蘭貝格的調查結果作出的。這份報告顯示:吉利要實現200萬輛的目標,至少需要三個品牌的成功至于新的三大品牌,吉利將更多拓寬其內涵和外延。
但當時吉利的三個品牌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后來為了提升“全球鷹”和“英倫”的銷量,吉利重新作出了品牌決策。
吉利汽車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劉金良告訴記者,吉利的多品牌策略和上海通用多品牌戰略不同,言下之意是,吉利的多品牌戰略并沒有明顯的定位之分,三個品牌滿足三個不同類型群體的需求,每個品牌下面都會推出B級、C級和A級。
實際上這是吉利的無奈之舉。相對于合資企業可以從外方直接引進技術,依靠自己開發摸索前行的吉利,技術來得并沒有合資企業快,并不足以支撐三大品牌的運營。而記者了解到,今年開始,吉利又請了科爾尼咨詢公司(A.T.Kearney)對其多品牌戰略對癥下藥。
科爾尼提出的初步戰略是,在資源有限情況下,盡量集中精力打造一至兩個成功的品牌,要做精而不是做多。
記者從吉利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吉利很可能再次調整其多品牌戰略:英倫品牌專注于出租車,而將帝豪打造為一個中檔品牌,高端的任務則留給沃爾沃完成。
李書福向豐田看齊?
“品牌整合完成后,未來吉利的品牌結果會類似于豐田。”知情人士透露,將沃爾沃打造成豐田的雷克薩斯,其他不多的一兩個品牌,則做好“豐田”品牌。
消息人士指出:“吉利將確保新品牌車輛占據的市場領域和沃爾沃不會發生重疊。”據悉,吉利可能將設計副總裁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調至中國工作,擔綱新自主品牌的設計。去年霍布里卸任沃爾沃汽車設計總監職務,轉投吉利。
推薦閱讀
四四方方的黃色廂式客車行駛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公路上,只要車門一開,就會自動伸出一個寫著stop的紅色牌子,同時從右前方變出一條1米多長的欄桿。這就是在美國最具特權的校車。 我國也有了類似美國校車這樣校車可以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沃爾沃技術性輸血:吉利品牌或縮編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14/4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