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3月16日下午消息,在上線一周年之際,高朋網(微博)發布首份團購影響力中美聯合報告。調查顯示,95%的中國消費者喜歡通過團購方式“嘗鮮”,比美國消費者更高;98%的中國消費者不排斥以非折扣方式再次購買團購商品/服務。
據高朋網介紹,本次調查分別隨機抽取了1005位中國團購消費者和863位美國團購消費者。當被問及“是否會在“無折扣”的情況下再次購買團購商品/服務“時,超過九成中國消費者和半數以上美國消費者表示“非常可能”或“可能”。
而在再次光顧購買這一點上,中國消費者比美國消費者表現出更強烈的意愿。52%中國團友聲稱“非常可能”,46%選擇了“可能”;美國消費者18%“非常可能”和39%“可能”。
此外,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中美消費者每天都要登陸團購網站,也表明團購正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已經被相當大一部分消費者所認同。
報告顯示,中國團購消費者中,25-44歲者超過60%,有如此強大消費力的人群作團購消費主體,團購的生命力必然將持續旺盛,未來前景看好。中國18-34歲消費人群同比高出美國17個百分點。
在學歷、就業方面,中美消費者差距不大,學歷水平均比較高,這顯示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實力,以及相對較高的消費理智程度。良好的就業情況也說明團購消費者的購買力相對較穩定。
傳統印象中,愛團購的肯定是女人偏多。在美國,77%的團購用戶是女性,人數是男性團友的三倍多。但出乎意料的是,中國的團購消費者男女比例卻要更為均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也許是中國男性面對CPI高企的壓力,要遠比美國男性更精打細算。
“95%的中國人和83%的美國人喜歡通過團購來購買一些新奇商品/服務”,其實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新奇,而是一種“第一時間”購買到新品的消費感覺。團購已經成為新品面市的一個很有效的推廣渠道,這對所有推新品的廠商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報告認為,中美團購網站格局的迥異可能是兩國消費者團購行為出現差異的一大因素。在美國,除Groupon之外,大部分消費者(72%)只會選擇第二大團購網站livingsocial進行消費,而中國消費者的選擇面就非常廣了,有95%的中國消費者在2家以上團購網站消費過,81%的消費者在3家以上團購網站消費過,而這一數據在美國消費者中分別是65%和37%。很多用戶同時擁有多個團購網站用戶身份,說明中國團購網站當前同質化競爭嚴重,仍處群雄逐鹿的膠著階段,尚未出現強勢領導品牌。同時,餐飲、電影票等團購項目的遙遙領先也說明中國團購的產品興奮點還比較集中,尚未形成美國團購多元化發展形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這也顯示了中國團購市場尚未成熟,仍有較大區域藍海。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6日晚間消息,美國投資銀行派杰(PiperJaffray)今日發布投資報告,給予攜程股票(Nasdaq:CTRP)“中性”評級,將目標股價定為25美元。 以下為報告內容摘要: 第一季度,中國旅游市場加速增長。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朋網公布團購影響力中美聯合報告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16/4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