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如果在一個國家的首都或者其他城市出現了一個核爆炸,所產生的破壞性和大范圍的毀傷是眾所皆知的。科學家認為對于一些簡單的結論已經顯而易見了,因此需要重新擬定評估華盛頓受到核彈攻擊時所造成的潛在影響。推演結果顯示,如果華盛頓特區出現了核爆,爆炸中心半英里內的生命存活的幾率相當小,包括聯邦政府大樓在內的大部分建造都會被摧毀。這僅是對恐怖分子能制造出的原子彈而言,如果是威力更大的氫彈就另當別論了。
即使是低當量的核武器也會造成巨大的破壞
科學家將核彈引爆的地方選擇在第16與K街道,因為這里是城市的中心,距離白宮僅為幾個街區。據統計被第一時間摧毀的建造包括白宮、國會大廈、美國財政部、舊行政辦公大樓以及許多國家廣場。這些被立即摧毀的建筑是處于最恐怖的半英里范圍內,而在距離核爆中心半英里與一英里之間也會遭受到大規模的破壞,會出現大范圍火災以及嚴重損毀的情況,在接下來的三英里范圍內將出現輕微損壞,居民家園大面積被摧毀的情況相對較少一些。但是核爆炸更致命的放射性塵埃,在去年進行的關于核恐怖襲擊災后重建研究上,將放射性污染是被列為最可怕的因素。
輻射劑量隨時間變化的直方圖
圖2中顯示了如果一顆核彈在華盛頓被引爆的情景,以及放射性塵埃在隨后的數小時只數個月內沉降的統計。雖然這類型的核彈屬于小型核彈,當量與冷戰時期的核彈相比相去甚遠,其目的在于使得城市幾乎癱瘓并且核心建筑被大量摧毀,但是小型核彈的低當量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幸存者,而問題的也在于如何進行災后處理。
這項研究的相關結論已經公布在美國Gizmodo科技網上,并指出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的量的變化具有長期性的特征,以年為單位。比如在四月期間華盛頓特區北部的貝塞斯達(Bethesda)地區遭受到輻射性塵埃的沖擊,在今年的剩余時間都會被放射性塵埃所影響,特別是城市的貧困地區,而北弗吉尼亞地區也會被殃及。在距離核爆炸中心十到二十英里范圍的區域,數小時內就會使人們產生惡心和嘔吐的癥狀,如果沒有進行足夠及時的治療就會死亡。
核爆死亡率最高的是圖中藍色區域
研究還發現如果距離核爆炸中心很近,卻在沖擊波襲擊后幸存下來的人們將遭受到劑量更大的輻射,實際值會超過800R,如果沒有進行即使的防護,或者受到放射性塵埃的沾染而沒有及時醫治就會立即死亡。從圖2中可以看出,距離爆炸中心越近,輻射劑量就越大,而且在核爆炸發生一小時后的放射性劑量的最大的。圖3中則顯示了放射性塵埃覆蓋的區域,其中暗藍色區域內的人們將不會幸存下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將在房屋的地下修建了更多的地下室以提供防護。
如果不在最危險區域內的人們,雖然不會在核爆炸發生后數小時內死亡,但很多人會死于各種放射性疾病,這些情況將在隨后的幾年內發生,而且不僅僅是華盛頓地區,放射性塵埃將逐漸擴散的全美各地區。因此,該報告得出令人擔憂的結論,以核武器作為恐怖襲擊的方式將導致嚴重的后果,壓制了一切恢復性的措施。對華盛頓特區遭受到小型低當量核武器的襲擊,報告中僅僅提及了如何在爆炸區域內生存,比如其中一點是當核爆炸發生后,如果逃過了沖擊波和高溫火球等的襲擊而幸存下,就應該迅速找到一處最近的、能保護好自己的建造或者是設施內,接下來就是等待指示和救援。
此外,核爆炸會產生瞬間的閃光,在閃光發生后不要靠近高層建筑和玻璃,并記時大約一分鐘,這段時間內要防止未倒塌的建筑以及鋪天蓋地的碎片。但是,如果距離核爆炸中心太近,生還的希望十分渺茫,報告顯示國會大廈會被完全摧毀、白宮也會成為廢墟。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幸存于各種核爆過程的人們,應該在庇護場所至少呆上12至14個小時,因為在這段時間之后,核輻射的強度會大幅度地下降,允許部分人員從危險較小的地區逃出。
本項研究中還顯示了居民房屋的類型,指出哪類房屋可以最大限度上保護自己免受或減少放射性塵埃的危害。最會受到放射性塵埃侵害的戶外和公寓大樓的頂部,沒有地下室的房屋只能提供“輕微”的保護作用,而有地下室的房屋則被評為足以抵御放射性污染。但是,最好的防護場所是政府提供的核污染災害庇護點。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晁暉)北京時間3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 微軟 將于今年夏季完成Windows 8開發工作,運行Windows 8的計算機和平板電腦將于10月份前后發售。 初期推出的Windows 8產品包括配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揭原子彈破壞力 小顆也能將城市瞬間摧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20/4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