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近日從多家期貨公司得知,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近期曾就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相關事宜與部分期貨公司進行討論,資產管理牌照發放工作已被提上議程,使期貨公司有望擺脫手續費價格戰的困局。
一位期貨公司總經理透露,監管層并未透露資產管理業務獲批的具體時間表,但就資管業務的準入門檻及部分實施細則向期貨公司征求了意見。“我們得到的最新說法是,準入門檻是注冊資本5億以上的A類公司,符合條件的公司將直接獲批,不再采取試點的形式。”
“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將會使期貨公司發生質的轉變。”國金期貨總裁助理江明德表示,資管牌照的發放將成為期貨行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期貨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太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將使期貨公司不再只扮演經紀業務通道的角色,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
尋找盈利新模式
“資產管理業務既有前途也有錢途,一旦推出的話,期貨公司的日子應該會好過不少。”格林期貨研發中心總監李永民認為,資產管理業務的推出,有望使期貨公司跳出價格戰的泥潭。
手續費難賺,是過去一年中期貨公司生存狀況的真實寫照。2011年,為抑制過度交易,監管層先后推出提高保證金、手續費由單邊收取改為雙邊收取、推出大合約、限制開倉數等多項措施,導致期市成交量大幅下滑。2011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10.54億手,累計成交額137.5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2%和11.03%。
這也使得期貨公司對客戶資源的爭奪更加慘烈。由于期貨公司行業排名仍以成交量作為主要標準,部分期貨公司不惜降低交易手續費,大打價格戰,部分期貨公司甚至在股指期貨交易上打出“零手續費”的概念,以此爭取客戶。
這還不是價格戰的極限。2011年末,為幫助期貨公司渡過經營困境,上期所、大商所分別下發減免手續費通知,向期貨公司返還30%交易所手續費。為維護客戶資源,部分期貨公司將這部分手續費通過一定名目又返給了客戶。“這簡直就是自殺行為。”一位期貨分析師說。
深陷于價格戰泥潭難以自拔,而資產管理業務的推出,則讓期貨公司看到了除交易手續費之外的另一種盈利模式。
一位期貨公司研發部門負責人介紹稱,根據客戶定位的不同,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可劃分為集合理財和定向理財兩大類,集合理財主要面向中小期貨投資者,簽訂集合資產管理合同,定向理財則面向高端客戶,通過客戶的賬戶管理客戶委托資產。
“定向理財影響的范圍比較小,相應的市場風險也小,集合理財面向社會公開募集,影響范圍要大得多。”該人士預計,出于控制風險穩妥推進的考慮,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獲批初期,將采取先批準定向理財再批準集合理財的步驟。
在組織架構方面,存在兩種操作思路,一是在期貨公司內部設立資產管理部門,二是設立單獨的資產管理公司。江明德認為,從長遠來看,期貨公司將走向集團化,設立獨立的資產管理公司是必然趨勢,但從可操作性上考慮,在期貨公司內部成立資產管理部門更加現實,“但監管政策一定會要求做好資管業務和經紀業務的風險隔離”。
實際上,對于資產管理業務,期貨行業已經未雨綢繆。部分期貨公司已經成立了資產管理部,也有期貨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打算一步到位,正在為成立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籌備。
或遭遇人才短缺
盡管期貨業界對資產管理業務滿懷期待,但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其在短期內卻難以給期貨公司帶來可觀收益。
“這對期貨公司的研發能力是個巨大的考驗,目前業內的研發水平還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從投資咨詢業務開展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來。”一位券商系期貨公司投資咨詢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去年8月,部分期貨公司獲批開展收費的投資咨詢業務,此舉也被業內視為拓展期貨公司盈利模式的有益嘗試。但半年多來未有實質性進展。“大家已經習慣了享用‘免費午餐’。”銀河期貨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屈曉寧表示,無論是機構客戶還是個人客戶,都已經習慣了期貨公司提供的免費服務,改變客戶的投資習慣并不容易。
而更為要害的原因則是,由于常年只開展經紀業務,期貨公司缺乏足夠的交易型人才。前述投資咨詢部人士告訴記者,規模較大的現貨企業往往有自己的期貨交易席位,企業對于產業鏈的了解程度和做套期保值的能力明顯高于期貨公司從業人員。“我們提供的套保方案即使免費人家都未必愿意參考,更不用說收費。”
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仍會存在。“一方面嚴格禁止期貨公司從業人員進行交易,另一方面又要開始做資產管理,現有的人員很難勝任,只能從外部引進。”華泰長城期貨首席分析師馮曉安說。
實際上,不少期貨公司已經在為資產管理業務進行人力資源積累。各類期貨實盤交易比賽門類繁多,對于期貨公司而言,開展此類比賽的一個重要目的便是從參賽者中搜尋有潛力的操盤手,為資產管理業務挑選符合條件的實戰型人才。
“符合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需求,且愿意來從事這項業務的人并不多,但考慮到業務獲批初期所需要的人手數量也有限,現有的人員儲備應當基本能夠滿足業務開展需求。”江明德說。
江明德認為,由于期貨公司相對于市場規模數量過多,未來幾年內,手續費價格戰仍將是行業競爭的主旋律,但資金充足、研發能力較強的期貨公司有望從中突圍,實現差異化發展。“手續費占大期貨公司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低,行業并購整合的力度也會明顯大于往年。”
推薦閱讀
凡客CEO陳年( 微博 )(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 (樂天)3月20日消息,在去年IPO受挫,傳聞巨虧后,凡客近日又陷入取消IPO計劃,CFO(首席財務官)離職的傳聞。不過,凡客官方與凡客CEO陳年均未就此事表態。知情人士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資管牌照漸行漸近 期貨業探求新模式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20/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