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轉型壓力緊逼,一邊是凈資本約束高懸,雙重壓力之下,國內各家券商正在加緊自身的資金儲備。
除了在A股市場吸引資金之外,海外市場也是各家券商覬覦之地。
3月15日,在首次發行遇阻的三個月后,海通證券(600837.SH)港交所聆訊,如果進展順利,有望在4月份登陸H股。而除了海通證券之外,中信建投證券也在加緊H股上市事宜。
“一方面分散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為未來發展國際業務打好基礎。”北京某券商行業分析師表示。
奔赴海外
如果要追溯券商海外IPO的歷史,就要把時針撥回到2010年。
當年7月8日,國泰君安國際在港交所正式掛牌,為首家赴港IPO的內地券商。
2011年10月6日,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H股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內地首家“A+H”股上市券商。H股上市,為中信證券募得了約145億港元。
中信證券赴港上市后不久,同為內地券商大佬的海通證券也啟動了H股上市事宜。
2011年12月5日,海通證券在香港公開招股,并預計在12月15日掛牌。
不過,海通的H股之路卻并沒有中信證券一般平坦。2011年12月12日,因市場氛圍不佳,海通證券決定延后H股上市計劃,擇機再發。
時隔三個月,海通證券的H股上市再次啟程。目前,海通證券已經將有關的最新財務數據交予港交所,如果不出意外,有望在4月份登陸H股市場。
“對于海通來說,港股上市要面對的最大的困難還是發行的問題,主要還是看能不能有人買。”上海某券商海外融資業務部門人士對記者說。與國內的發審制度不同,港股市場上的聆訊環節并不似A股市場上發審會那般意義重大。對發行人和承銷機構來說,能否找到買家順利完成發行,才是最為關鍵的環節。
與頗受關注的海通證券H股上市相比,中信建投證券的H股計劃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2011年9月,記者從中信建投內部獲悉,公司的赴港上市準備工作正在進行,并計劃在2012年年初登陸H股。
2011年9月底,中信建投完成股改。當月28日,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創立大會暨第一次股東大會召開。按照中信建投證券截至去年底的凈資產值進行折股后,公司注冊資本由27億元增至61億元。隨著股改的完成,H股上市一事也更近了一步。
不過,此后海通證券的H股受阻,港股市場的低迷也給中信建投沖刺H股帶來不小阻力。原本計劃今年初登陸H股市場的中信建投證券,目前并沒有新的消息。
“公司有專門的上市辦來準備相關事宜,具體的時間安排還不清楚。”中信建投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各有心思
同是海外上市,各家券商卻又各懷心事。
“公司一直想上市,但此前受限于老華夏的一些遺留問題,之后受股權變更的影響,A股上市的計劃一直未成行。這也是轉投H股的一個原因。”中信建投內部人士透露。
受限于一參一控的監管規定,原大股東中信證券在2010年將所持中信建投53%的股份賣出。
股權轉讓之后,人事變動也接踵而至。原董事長張佑君回歸中信集團,原總裁王常青接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一職。總裁一職則有原銀河證券副總裁齊亮接掌。
“A股上市要求三年內實際控制人不變。”北京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說。
而港股市場對股東和高管變更的相關規定則更為寬松。“一般是要求一年內大股東不變,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聯交所協商申請豁免。”上海某券商國際融資部人士對記者說。
在A股上市受阻的情況之下,中信建投選擇了赴港上市。
與中信建投不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的赴港上市則更多的是劍指海外業務的擴張。
“去年上市的時候,市場行情并不好,但還是如期上了。其實融資不是主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公司國際化的考慮。”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
事實上,在國內券商中,中信證券的國際化之路一直比較超前。
“公司的優勢在于國內,海外擴張將專注于跨境業務。一季度可以完成對里昂19.9%股權的收購,以合作效果和談判價格決定后續收購進展。”一位剛完成對中信證券調研的分析師,如此轉述中信證券方面的規劃。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 SAP 日前宣布對其不斷擴展的云計算產品組合的幾項關鍵功能進行升級,涵蓋業務線應用服務及云計算套件SAP Business ByDesign 解決方案。針對最新的SAP的云計算應用,新老客戶都給予了積極響應,例如SAP So>>>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20/4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