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已經使“中國企業走出去”成為了非常實際的現實。近期一組來自德國外貿代辦處的統計顯示,在歐洲最主要經濟戰場德國,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了最大境外投資國。
投資德國熱情升溫
據該機構稱,2011年全年中國共有158家企業落戶德國,而德國目前有來自33個境外國家、地區的企業共827家,由此在德的中國企業數量占比超過19%,同時超過美國,成為德國的最大境外投資國;投資項目數量上,中國也是明顯領先于美國、瑞士和法國等發達經濟體。
來自商務部近期最新統計也顯示,今年1至2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97個國家和地區的706家境外企業進行直接投資(ODI),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投達到74.35億美元,同比大漲41%。
一家專注于中國在歐洲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A Capital的主席兼合伙人龍博望(Andre Loesekrug-Pietri)周一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歐洲很可能在今年成為中國ODI的首選目的地,由于美國大選等政治基本面不穩定以及 中國政府希望下降美元資產配置的意愿,中國在美國市場的并購交易總額會被降低。
A Capital近期公布的國內首只跟蹤中國海外投資指數的“A Capital Dragon Index”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在歐洲地區的并購類投資占到全年ODI總額的34%,達到104億美元,其中約20%的投資來自于私有民營企業;在 亞洲地區投資緊隨其后達到82億美元,但在美洲、大洋洲等地區的并購交易總額則大幅落后。
德國外貿代辦處分析則指出,歐洲整體上是一個巨大市場,投資環境比較安全,而目前德國實施的一些減稅政策,使其相對其他歐洲國家來說勞動力成本增長緩慢,這對境外投資者來說很有吸引力。
投資向價值鏈上端轉移
從投資方向看,德外貿代辦處表示,“境外投資重點多集中在銷售和建立歐洲分支機構等方面,很少直接在德國的科研領域”,但汽車工業、機械制造、計算機和通訊軟件領域等行業的直接投資比重依然較大。
龍博望也認為:“相比以往偏好海外自然資源的投資,現在中國企業更樂于尋找新能源、新材料、醫療科技等‘十二五’規劃中鼓勵扶持的產業機遇,而這些 恰恰也是歐洲和德國的經濟龍頭產業,行業的契合度也推動了對歐境外投資。”向工業、技術和服務行業的投資激增,表示中國公司走出去的投資方向在往價值鏈上 端轉移,而歐洲市場的開放性和中國當前的戰略發展目標存在技術關聯度。
據記者了解,如今歐洲地區的很多中小企業在這波持續兩年之久的債務危機中,顯現缺乏資金、企業代際接班不力等發展疲態,渴望被收購兼并的意愿上升,現金充裕的中國買家是他們最理想的潛在投資伙伴,國內也由此出現了不少來自歐洲的中間機構爭食這塊美味的蛋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滬德籍行業人士對記者透露,近期就在為一家德國的小型醫藥家族企業尋找中國買家,在他看來,好幾家國內知名制藥企業的賬面資金都比較豐厚,也都有尋找布局歐洲市場的出路,只要各方面條件合適,交易就可能成功。
談到歐債危機是否會導致歐洲資產更便宜,多位境外并購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可能這是一個誤區,歐洲不少企業依然做得很好,海外投資也不能只看價格。”
從另一個角度看,境外直投的旺盛也催生境外間接投資的趨熱。
美國黑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梁錦松近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雖然目前中國人民幣資本項下管制還沒完全開放,但隨著金融改革發展步伐乃大勢所趨,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這股資本從富裕的東方流向歐美西方的趨勢還將持續,給國內的境外收購兼并市場帶來頗多機遇。
推薦閱讀
文/winsonlaw 提示:購買水貨手機沒有質量保障,請謹慎選擇! 【深圳行情】三星在今年發布了兩款強勢安卓機i9100和i9220后,并沒有半點停下來的意思,而是繼續強勢地推出更多高端怪獸機。今天要介紹的E120L便是其中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20/4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