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飛凌(化名)是國內一家券商的保代。Eric Chan(化名)是一家美資律師事務所的駐華律師。唐飛凌幾乎每個月都要從深圳飛一趟北京向中國證監會報送各種材料的打印版和原件。Eric雖然身在北京,在整個IPO進程中卻不需要與遠在大洋另一邊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工作人員見面。他們所有的溝通,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完成的,甚至包括隔夜的電話留言。
他們倆人的不同境遇,或許會讓唐飛凌無比羨慕Eric。SEC完善的電子化平臺大大降低了IPO申請和其他各類信息披露文件收集和公開的成本,也顯著提高了市場的效率。但是電子系統的完善或許還不是最主要的,SEC監管的靈活性和與市場中介機構之間的互信機制,更值得中國的監管者和中介機構學習和借鑒。
從“榮大”開始——打印,還是打印
幾乎是從遞交上市材料的那一天開始,每一個A股的保薦代表和項目人員都開始要與一家名為榮大快印的打印裝訂公司打交道。因為是公司統一付費,唐飛凌不清楚其具體費用標準,但是估計每次的花費不會少于3000元。
據說,榮大快印對于IPO材料的排版和印制非常有經驗,甚至能提醒那些漫不經心的投行人員,少了哪些材料,或者哪個公章蓋得不清楚。對于有瑕疵的公章,榮大的工作人員甚至會幫你PS一下,看起來就沒問題了。
“我一直很想不通,為什么IPO材料一定要看紙質的材料。打印這么多紙,看完就扔掉,實在是有違低碳環保。”唐飛凌說。
第一次報送材料,其實打印的量并不多,基本上只要印一套,用榮大快印那個標志性“券商之家”紙袋子裝起來拎走就行了。
在證監會位于金融街富凱大廈門外狹窄逼仄的傳達室里,唐飛凌和他的同事需要排隊登記,然后聯系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材料交付妥當之后,他們將等待發行部或者創業板發行部的反饋意見。
Eric Chan的工作幾乎做到了無紙化,這完全得益于一個叫做Edgar的電子平臺。“Edgar”意為電子化數據收集、分析及檢索系統。Edgar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監管表格,如果是辦理IPO業務,Eric需要下載的是S1表格,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招股說明書。
填好表格之后,Eric和他的同事們接下來就會找專業的機構(有幾十家這樣的小公司)做一項行話叫“Edgarize”的工作。這個詞是Edgar的動詞化,意思就是把填好的表格和材料制作成符合Edgar平臺規范的版本,然后上傳系統提交給SEC。
酒店化辦公——距證監會一公里
為了在榮大打印材料,唐飛凌會選擇就近住在北京復興門外木樨地的“唐拉雅秀”酒店,每晚最便宜的價格是678元。這里離金融街的距離大約在一公里的半徑之內。
進入反饋和落實反饋意見的階段,唐飛凌和他的項目人員開始頻繁地打“飛的”往返北京與深圳。
“經常兩三個人一起飛北京送書面答復和各種公文,”唐飛凌說,“當然快遞也可以,但是擔負著發行人的重托,押著自己和團隊的獎金,保代誰敢怠慢,都是親自去送,同時也見一下預審員,當面能得到心里才有底。”
落實反饋意見是所有IPO申請人和保代最難熬的階段。也許兩三個月,也許一兩年。證監會也一再希望保代們能多花時間用在對企業的盡職調查上……但是,他們相當多的時間卻是花在了往返送文件。
每次來北京,唐飛凌一個人的差旅費就差不多5000元。這個階段他會住在金都假日,一個在金融街北面聚集著各大券商投行人員的四星酒店,每晚標間的價格是739元。因為經常要熬夜工作,為了避免相互影響休息,他們很少住雙人標間。
另一頭,Eric開始等待SEC的回復。按照慣例,SEC將在30個工作日內作出反饋意見(Comments)。在線提交所有答復之后,5分鐘之內,Edgar系統會自動生成一份公開的通訊文件。接下來Eric的同事們會修改招股書并提交第一份修訂版。
“有時候我們會拿不準如何回答問題,就會跟SEC電話或者郵件溝通。那一邊的工作人員有500多人,按照行業分成28個組。因為時差的緣故,電話留言也很常用。”Eric說。
如此往復四五輪、歷時三四個月之后,SEC最終會告知發行人準予注冊,這個時候發行人就可以IPO了。
但唐飛凌即使度過了反饋意見的階段,還必須過預審和發審會兩道關卡,每一道都對于發行人而言都是生死攸關。到最后上會之前,整個投行團隊和發行人會住到金融街的威斯汀酒店,距離富凱大廈步行只需5分鐘。每晚雙人間的價格是1356元。
上會那天,榮大快印用四五個旅行箱把7套以上的IPO招股書和各種工作底稿送到證監會門口。唐飛凌和同事們吃力地把箱子挪過證監會的玻璃旋轉門。等待他們的是7位早已審閱過所有材料的發審委員,這些花了幾千元裝印的精美文檔,在一個小時的發審會上可能僅僅會被翻閱幾次,然后就進入了垃圾箱。
推薦閱讀
【文章摘要】永中Office2012在永中公司歷經兩年的精心研發中終于面世。帶著全新面孔,嶄新功能的永中Office2012無論在界面設計上,還是易用性方面,都有著津津樂道的功能完善。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備受關注的永中Offic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保代羨慕美國律師:我們咋成了快遞員?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28/4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