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學生工小薇訴說:“我們在線有噴漆,還有擦模具的水,一碰到就癢,但是事先沒有人和我們說。”然而,當問及崗位上是否配備合適的勞動保護裝備,同學們卻表示,口罩、面罩、耳塞、手套等勞保用品,一般都很難領到,一名在觀瀾富士康實習的同學抱怨說:“即使發放也都是一次性的,很難長期使用,工廠又不經常更換,都是應付上級檢查時才發放新的。”在這種存在健康隱患的工作環境下,15.5%的學生工出現了身體不舒適的癥狀,主要包括:過度疲勞導致的頭痛、長時間站立引起的腳疼、化學品引起的皮膚過敏、以及高強度勞動引起的手指腫痛、眼睛痛、肩痛、脖子痛等等。作為應受重點保護的未成年學生,卻缺乏相應的安全生產保障,這是調研組所發現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在我們的訪談過程中,一些學生工表示曾見到蘋果公司的人員來生產車間檢查。來自山西的小鄭說:“品牌商有時候會來檢查,那時我們也像平時一樣工作。”小梁說:“有時品牌公司也會來車間,但主要是檢查產品,要求良品率達到99%。”由此可見,蘋果公司對于富士康大量使用學生工的情況并非一無所知,只是他們對于產品的關心遠遠超過了對未成年學生工的關注。
綜上所述,富士康在為蘋果等品牌巨頭代工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違法濫用學生工的情況,總結起來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
第一,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許多學生工的年齡都在18歲以下,本應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教育部關于實習相關法規的保護。然而正如調查所展示的,這些未成年的學生工們無論在勞動時間、還是在工作環境、勞動強度方面,都與正式工人無異,這不僅是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也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第二,學生工保護缺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學生工們處于學生和工人雙重身份的尷尬之中,富士康試圖通過以勞動合同的方式合法化其使用學生工的行為,然而并不徹底,很多學生工仍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沒有購買社會保險;而無論是實習協議還是勞動合同,學生們的知情權都被富士康和職業學校共同剝奪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所簽訂協定或者合同的內容。學生的工資也因為實習生身份而被打了折扣。
第三,實習流于形式,學生成廉價商品。我國的《職業教育法》以及相關法規對實習做了明確規定,學校組織實習需要專業對口,實習老師要對實習進行跟蹤確保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然而調查卻發現,學校在以實習名義將學生送進廠之后,絕大多數都撒手不管,有的職業學校即便是派了駐廠老師,也只是協助廠方進行管理,而對于工廠違法使用學生的情況卻不管不問,完全沒有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成為富士康“人訓化”管理的幫兇。
由此可見,學生們名為實習,實則已淪為富士康的廉價勞動力,職業學校儼然淪為職業中介,而地方政府亦成其幕后推手。這一方面極大地降低了富士康的招募、管理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其彈性化的用工需求,職業學校亦從中牟利,而學生卻將他們的青春消耗在一條條的流水線上,本來充滿朝氣的青年學子,成為暮氣沉沉的“機械人”。
三、代工帝國的管理文化和工人的困境
富士康最大的工業園區——深圳龍華園區,在這個2.3平房公里的土地上頂峰時期聚集了超過30萬工人,這片擁擠的土地上有工廠、宿舍、銀行、醫院、郵局、消防隊及消防車、電視網路、教育學院、書店、足球場、籃球場、田徑場、游泳池、超市和數家餐廳。但是,就是在這個被美國公平勞工協會(FLA)首席執行官凡·希爾登所稱“設施一流的”的廠區里,在令世人震驚的2010年。連跳.風波平息之后,還不時有員工自殺的消息傳出。然而公眾的同情和拷問總是要以工人的生命為代價才能得以表達,而這些年輕生命的逝去,卻還要被心理專家們稱為“自殺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遭受冰冷的漠視,盡管這一粗鄙的論斷由于忽略了年齡因素而備受批評。在“富士康帝國”這個嚴密、封閉、高壓的社區內,我們需要探究自殺背后的結構性根源,而非將其簡單歸結為個體心理。每一個自殺都是他殺,而只有深入到富士康的生產管理體制內部,我們才能探查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
歷時近兩年的調查發現,富士康并未向其所宣稱的那樣從根本上改善工人處境,在流水線上,工時仍然過長,產量仍然過高,工作仍然枯燥,工人仍然處在非人性的管理下,忍受著枯燥、無聊與無奈;正是在這種令人絕望的處境中,自殺的悲劇仍然持續上演。
層層加壓的權力鏈條
2010年,富士康科技集團宣布將在中國大陸雇傭超過100萬的員工。自富士康集團之下,設有包括事業群、事業處、BU(Business Unit)、部或者課以及生產線在內的整個生產體系,以及包括中央人資、中央安全、中央宿管等在內的行政后勤支援系統。
在這個龐大金字塔帝國的頂端,是集團總裁郭臺銘,自總裁以下,則形成了一個最多達12級的權力結構體系,如下圖所示:而生產線的工人,則正處于這個權力金字塔的底端,來自高層的行政指令層層下達,不容有質疑的余地,下級只能無條件地完成,并最終變成產線工人每天高強度的機械重復動作和層層加碼的產量要求。

作為蘋果等品牌廠商的代工廠,富士康帝國的更上層則是以蘋果為代表的國際資本巨頭。一款新產品從訂單下達到出貨往往只有短短數月時間,蘋果產品的熱銷最終變成富士康一線工人拼命加班和晝夜不息的勞作。而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則意味著富士康要不斷地更新生產設備,工人們則要準備新一輪的瘋狂加班,如此循環不止。
資本剝削的全球鏈條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權力鏈條,而中國工人則處于這個權力鏈條的底端,來自蘋果們的壓力經過富士康龐大的官僚系統的層層傳遞,最終成為強加于一線工人身上不容置疑的命令和任務,只能服從,不能抗爭。跨國資本的逐利性造就了富士康帝國內部非人性化的隱秘的生產空間與極為弱勢的的工人。
生產強度與工作壓力
在富士康,“產能至上”是生產管理的核心特征之一。為了對生產體系進行集中化控制,富士康設置了11個事業群。各個事業群獨立運作,下面又分為5個級別的架構:事業群-事業處-事業單位(Business Unit)-部/課-生產線。具體的生產任務均被分配到生產線上,生產線上的工人則被要求以“最佳速度”來提升產量和縮短交貨時間。這一系列的要求均通過嚴格的管理方式和評價基準來實現。
推薦閱讀
本周以來,大盤大跌,個股泥沙俱下,年報業績不錯的雙塔食品(002481.SZ)股價也出現接連的下跌。3月30日,公司股價報收19.7元,全周跌幅3.19%。 雙塔食品是國內粉絲行業龍頭,通過廢液提純蛋白發展循環經濟是公司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高校調研組發布富士康調研報告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31/4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