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周里,市場上最受關注的事件大概就是“姜廣策與呂俊散伙”。
在知名的私募基金公司中,類似的“散伙”事件時有發生,但鬧到如此地步以至“赤膊互毆”的,則莫此為甚。
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該次事件中折射出的某些東西,應該值得整個私募基金行業重新思考和審視。
首先,是公司治理問題。在該次事件中,姜廣策如此表達自己“離職”的原因,即“與呂俊、鄭瑩夫婦在價值觀、投資理念以及為人處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無法調和”。
從容投資的官網顯示,呂俊為從容投資的董事長,鄭瑩為總經理。很顯然,姜廣策的上述言辭是在對從容投資的公司治理狀況表達強烈不滿。
目前,家庭作坊式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不在少數,在這些公司中,創始人既是董事長又是總經理,并在實質上同時擔任投資總監、研究總監和市場總監,可謂五位一體。
在公司初創期,創始人的這種多功能定位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效率,但隨著資金管理規模的擴大和人員的增多,企業內生的“專業細分”的沖動增強,這種“家長制”公司治理的弊端就開始逐漸暴露。
這時候,創始人如果不能重新定位自己,改革公司治理結構,“姜廣策們”就無法在公司治理中找到自己的適當位置。同樣地,公司也無法在治理上獲得提升,成為現代資產管理公司。
其次,是老鼠倉或利益輸送問題。在該次事件中,根據呂俊方面發布的信息,作為基金經理的姜廣策“接了私活”,“有一定利益沖突”,存在老鼠倉和利益輸送的嫌疑。
這可能也是很多私募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同一間私募基金公司內部,陽光私募業務和非陽光私募業務可能存在利益沖突,基金經理管理的陽光私募產品和基金經理個人私下接受的委托理財業務可能存在利益沖突,甚至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陽光私募產品之間也可能存在利益輸送行為。
這一情況當然亦十分值得私募基金行業警醒。因為公司治理問題關系到的是公司長大長不大的問題,而老鼠倉或利益輸送問題關系到的則是公司生存或者死亡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如果長期不能從行業層面得到有效的推進解決,中國的私募基金管理行業就永遠不能說邁過了幼兒期。
所以,從利于行業制度建設的角度,我建議姜呂雙方走法律訴訟程序,以更好地捍衛各自的利益。
推薦閱讀
編輯點評:與同等定位的產品相比,TCL(微博) L46Z11A-3D智能電視除了擁有時尚超薄的外觀設計外,強大的性能表現以及豐富的娛樂功能都是其吸引用戶關注的亮點,目前TCL L46Z11A-3D智能電視售價8999元,全能的表現以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容事件”究竟折射出什么?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31/4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