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SOHO中國有限公司(00410.HK,下稱“SOHO中國”)宣布與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綠城”,03900.HK)、馬鞍山華龍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華龍置業”)簽訂協議,以約21.38億元收購上海綠城廣場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而收購上海長寧區天山路街道98街坊地塊。綠城方面稱,此次交易所獲收益約2億元。
這已是短短數月內SOHO中國與綠城的第二次合作。
綠城賣地不斷
去年12月29日,SOHO中國發布公告宣布,以40億元間接收購上海證大和綠城持有的上海海之門房地產有限公司50%的股權,進而收購上海外灘地王8-1地塊50%的權益。
“正是有了8-1這個攸關綠城生死存亡項目的合作,雙方取得了很大信任。”據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介紹,這次僅僅經過了1個月的時間,SOHO中國便與綠城達成了合作意向。
而就在綠城向SOHO中國出售上海外灘地王股權短短7天后,綠城中國又一口氣掛出了四個股權轉讓公告,將湖濱置業51%股本轉讓給融創中國,綠城墅園35%股權、綠城錦玉50%股權、上海靜宇49%股權賣給了未公布身份的非關聯人士。
據綠城年報透露,5個項目的股權出讓為綠城帶來32.37億元的現金收入。而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有14.65億元到達綠城賬上。
去年12月份,綠城中國首席財務長、董秘馮征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綠城中國需回籠資金50億元,以充裕現金流,預計還會有項目“成功出讓”。
根據綠城年報,截至2011年年底,該公司負債率達148.7%,同比上升16.7%。集團銀行結余及現金、抵押銀行存款共58.8億元,僅為上年的三分之一。總借貸達321.1億元,同比略有下滑。
“由于綠城住宅產品線定位單一,多數為高端產品,項目銷售不是很暢,這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長期性商業性物業的難度。”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正是基于這一原因,近期綠城想甩賣幾個商業地產項目,輕裝上陣。據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監測,近期綠城甩賣的4個項目(上海天山路寫字樓項目、溫州鹿城廣場、青島審計局商業項目以及北京奧克伍德雅居)均為商業類項目。
資料顯示,此次綠城出售的天山路項目為商業及辦公用途,總建筑面積約17220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106441平方米。其中,辦公及公寓式辦公面積52911平方米,酒店面積37517平方米及商業面積16991平方米。
SOHO上海布局
在SOHO中國的21.38億元收購對價中,包含約20.81億元土地價款和契稅及約5600萬元已發生的前期工程款及其他費用。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折合樓面價約19800元/平方米。”潘石屹如是說。
2010年2月,天山路街道98街坊地塊由綠城集團和華龍置業的聯合體以15.3564億元的底價購得,樓面價約1.5萬元/平方米。而綠城取得的這一地塊價格并不算貴,早在2007年2月,上海華天和LVMH集團聯手以14.32億元競得同區域的長寧100街坊16/1丘地塊,在當時的成交樓面價已達約1.9萬元/平方米。
“以此地塊所處區位和同區域在售項目的價格看,未來兩三年項目銷售時的售價不應該低于65000元/平方米。”SOHO中國財務總裁唐正茂表示。
在該地塊此前掛牌出讓的標書中,曾有明確規定:該項目商業定位為高星級賓館,應嚴格參照《國家五星級酒店設計標準》,力求達到《白金五星級標準》,不允許含公寓式酒店,不可分割產證;而零售商業部分則定位為高星級賓館的配套功能,原則上也不允許分割轉讓和出售。
不過,僅以SOHO中國預計散售的約5.29萬平方米辦公面積計算,如能以6.5萬元/平方米的價格散售,其回款也已超過34億元,同時亦不排除SOHO中國將酒店整售的可能性。
至此,SOHO中國自2009年8月進入上海市場后,共計完成對11個項目的收購,累計收購金額約255億元。目前,SOHO中國手持現金仍然超過120億元,其年內收購金額約為26億元,距離100億元的目標尚有段距離。
“雄厚的資金實力及項目營銷能力導致其在逆勢中‘抄底’收購上海市中心的優質物業。”張宏偉認為,但由于SOHO中國在上海短期內可售型項目并不是很多,如果這些相對較少的可售型項目沒有辦法支持其資金回籠的話,有可能對SOHO中國的融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2011年8月份上海出臺的商業地產限貸政策有可能影響,甚至拉長這個項目的資金回籠周期。”張宏偉表示。
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SOHO中國完成銷售額約16億元,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上海,三分之二來自北京,而對在售項目繼續提價,也已在SOHO中國的計劃當中。(記者徐健對本文亦有貢獻)
推薦閱讀
日前,國內最大最專業的高端人才社區化招聘平臺獵聘網,對其站內 3000 名女性會員發起了“‘ 27 歲定律’帶給職業女性的影響知多少”的調研,參與調研的會員均為 27 歲以上、工作 5 年以上,從事高薪職業的職場精英。>>>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418/5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