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商業模式被發明以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風靡全球。團購的持續升溫,再次把中國的互聯網購物時代推向一個高潮。本著量大從優的原則,團購商品一般都非常便宜,很快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由此也引發了一個行業的快速膨脹。際通寶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8月全國團購銷售總額高達98.08億元,按平均折扣0.4計算,全國團購網為網民節約148億元,大大小小的團購網站已經超過5000家。
在團購網站迅速興起的同時,團購行業混亂的局勢也令業界人士對團購的未來發展表示擔憂。在經過上半年的“野蠻成長”后,中國團購網站8月份的增長率首次低于3%,達到今年的歷史最低點;在交易金額方面,8月份,團購網站成交總金額大至與7月持平,同比增長率暴跌至不到1%。倘若第四季度團購網站的增長速度或繼續走低,則很有可能出現行業的大洗牌。
團購網站的大起,在很大程度上市因為投入成本低、資金回籠快。但隨著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的爭相涌入,行業一時間優劣并存,誠信、服務、商品質量等問題也突然增多,從而造成了團購行業的大落。目前的互聯網團購市場,一方面是大量風險資本的涌入,另一方便是消費者的不滿。據記者了解,當前的團購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均不成系統,雜亂無章的感覺像是街邊"小廣告"的網絡版。同時行業內還有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商品質量低劣、提供虛假商品、過期退款艱難、假新聞炒作等等。
網名王女士稱,一向喜歡美食的她,卻被前幾天她的團購經歷“傷不起”。“我在某個團購網上看見原價100多元的火鍋套餐只要56元,那還能錯過?可等我興沖沖地去到了才發現菜雖還是那些個菜,可量卻很少了,新鮮度也差很多。”王女士感覺自己“被忽悠了”:“這賣的和網站上的介紹圖片差的也太大了,簡直是欺騙消費者。”貨不對板或者夸大宣傳,再輔之超低價格是團購中常見的問題。而團購網站“畫大餅”、用各種服務承諾先“套牢”消費者,之后承諾“打折”的情況也不少。
而另一位高先生也有類似的經歷。他有次團購面包,因為參團的人太多排到一個多禮拜才能拿到自己的那份。“當時網站上明明寫著現去現取,等我去到面包店,服務員告訴我他們每天做該款面包是有數量限制的,沒想到參團的人這么多。”高先生這才明白網站之前的承諾只為招攬顧客。
種種矛盾表明,團購網站已經“高燒”了。另外,大量的團購網站競相迸發各種裁員以及倒閉新聞,更有甚者還出現公司高管卷款而逃的惡劣情景,都在為我國的團購行業敲響警鐘:團購平臺的產品不是什么產品都做,不能忽略消費者的體驗,必須探尋消費者需求,依據品牌、功能、渠道挑選適合團購的商品。
管理科學家朱則榮強調,從大局而言,團購模式正在對中國經濟構成潛在沖擊,對于小型企業發展專業級市場、完成品牌塑造更為不利,眾多商戶和小型企業將因此丟棄發展科研、發展精湛的制造能力、發展優質的服務能力、發展專業級領先品牌的路線,轉而成為團購模式的寄生企業,在各個行業和各經濟領域全面擾亂市場經濟的正常競爭秩序。
不過不管團購網站是大起還是大落,團購網站的潮起潮落,也有互聯網企業只是抱著學習的態度看待團購。像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際通寶(http://www.gtobal.com/)推出的“行業網站連鎖經營”模式,是團購而非團購。據業內人士分析,該模式跟團購概念類似,不過團購的不是某種商品,而是某個行業網站的所有權和經營權。而這種運營模式與團購在商業價值的共性,就表示在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從自己建設和運營一個行業平臺百萬的成本投入降低到只要10萬就可以有一個自主運營的互聯網項目。
任何行業終究是逃不過優勝劣汰的法則。未來,只有運作成熟、富有創新精神、以用戶體驗為重的網站平臺才能生存。除了沿襲當前已有的模式,利用大眾媒體更好的營銷,還應去粗存精進一步整合自身的優勢,通過自身的探索和努力,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互聯網界的領航者。
推薦閱讀
在電子商務風起云涌之際,除了一些大的網站在完善自己的服務以外,各種名目的其他網站也在加入電子商務平臺這個行業的混戰中。雖然中國的電子商務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增加,但是,各個網站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越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勒緊腰帶 看團購未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0916/1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