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知名企業頻頻“中招”,公關危機接二連三,讓一些原本光鮮的企業瞬間成為千夫所指。尤其在這個傳播速度驚人的網絡時代,各種可能爆發的危機,讓一些企業防不勝防。而在遭遇公關危機時,很多企業更是束手無策。一些原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危機,由于企業處理失當導致愈演愈烈的不少。那么,企業該如何應對危機呢?
9月26日,長三角地區眾多知名企業高管齊聚上海,參加一場主題為“知名企業該如何開展網絡危機公關”的培訓會。本次培訓由爾瑪(中國)互動營銷上海分公司組織,參會人員均為長三角地區知名企業相關負責人。據主辦方透露,本次培訓會應眾多知名企業高管之邀開設,旨在讓知名企業認識網絡公關危機,并掌握處理危機公關的方法。
培訓會上,爾瑪上海資深危機公關專家向企業高管們介紹了近年的公關危機事件,包括今年發生的“雙匯事件”和“達芬奇事件”。其中,重點剖析了“達芬奇事件”的整個傳播過程。從央視報道達芬奇,并在微博上形成了話題討論之后,達芬奇官方對此作出公開回應,到最終各地執法部門介入,讓達芬奇品牌徹底破產的整個過程。專家分析指出,達芬奇在處理該事件的時候,由于對事件認識不夠清晰,導致處理過程中出現了幾大致命失誤。
一、不重視央視的報道
央視報道達芬奇之后,并沒有引起達芬奇重視,官方也沒有及時回應。在央視連續報道之后,達芬奇才開始關注。但是,等到達芬奇重視的時候,“達芬奇事件”已經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央視報道的不重視,是達芬奇的致命性錯誤之一。正常的危機公關處理,對于媒體的報道應該有防范,并且能夠第一時間作出回應,這是危機公關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達芬奇錯失了回應的最佳時機。
二、忽視了微博的力量
央視連續報道達芬奇之后,真正的大范圍傳播在微博。可以說,整個達芬奇事件的傳播,微博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沒有在微博上形成大面積的傳播,可能達芬奇事件最后也會不了了之。而在“達芬奇事件”成為微博一大話題的時候,達芬奇官方卻沒有出現在微博,直到事件有點不可收拾的時候,達芬奇官方才出現在微博上。而且,這個官方微博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發布,并沒有對網友提出的質疑作出回應,就算是回應也是在規避責任。顯然,達芬奇沒有秉著實事求是的危機公關處理原則。
三、新聞發布會的失敗
達芬奇聲勢浩大的召開新聞發布會,卻沒有就此事作出正面的回應,而是由領導人苦訴衷腸,根本就是一場失敗的新聞發布會。這場新聞發布會的失敗,不但沒有挽回達芬奇的聲譽,反而讓達芬奇的品牌美譽度跌至谷底,幾近破產。原本達芬奇可以借助這場新聞發布會做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挽回日漸跌落的品牌聲譽。但是,不當的處理方式,讓達芬奇把自己推下了懸崖。
四、對整個事件的失控
在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達芬奇完全沒有章法,可以說是胡亂作為,連基本的危機公關原則都不懂。如果在第一時間承認自己存在問題,整個事件就不會再有任何爭議,就不再有多少傳播價值。就算央視連續報道半個月,在網絡上也不會有大的傳播。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上微博,針對自己的消費者認個錯,消費者還是會原諒他們。畢竟,任何一個人或者企業都會犯錯,關鍵是犯錯之后能否認錯,能否改錯。達芬奇錯失了最好的解釋機會,也選錯了回應的方向。因此,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真正來說,導致達芬奇失敗的不是媒體,而是達芬奇本身。因為本身接二連三的錯誤處理,導致整個事件進入無法挽回的局面。
以案例剖析的方式傳授方法,讓聽講的企業高管們受益匪淺。培訓結束以后,一位企業高管如是說:“以前對網絡公關危機不夠了解,不知道該如何去開展網絡危機公關。聽完今天的培訓之后,對網絡公關危機有了足夠的認識,也掌握了網絡危機公關的原則和方法。以后企業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就能夠有效的應對了,真是收獲不小啊!”
據了解,爾瑪(中國)互動營銷是國內領先的互動營銷企業之一,自2009年開設上海分公司(上海耳瑪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以來,已經成功的舉辦多期網絡營銷公開培訓課,并幫助多家知名企業組織網絡營銷、網絡公關內部培訓。在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網絡營銷服務的同時,也幫助企業培養自身的網絡營銷團隊,深受長三角地區企業的歡迎。
推薦閱讀
經歷了2010年的高歌猛進之后,2011年的電子商務仍然保持著平穩增長的勢頭。際通寶消息,今年上半年,網絡購物用戶新增1215萬,網絡購物使用率猛增至35.6%。然而大好形勢下,中國目前只有不到30%的中小企業擁有自己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爾瑪上海:知名企業該如何開展網絡危機公關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0927/1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