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記者 易水寒)“對于微利時代的電腦行業,能夠保持較高的毛利率并不容易。”一家電腦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從產量上說,神舟并不能和聯想、宏碁等相比,因為核心部件議價能力不足,但從結果看來,定位中低端的神州電腦,綜合毛利率卻比其他廠商高出許多,這有些令人難以理解。
據了解,神舟電腦近三年的產品綜合毛利率為15.22%、15.81%、15.55%,而聯想去年的綜合毛利率為10.95%,華碩的綜合毛利率為6.71%,相較之下神舟都略勝一籌,其中筆記本的毛利率更是達到了17%~18%。
對此,神舟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公司秉承“總成本領先”的戰略,積極采用戰略采購的方式抵御上游產品價格波動風險,保證在計算機行業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成本優勢。
一直以來,神舟都把“全產業鏈覆蓋”視為自己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正是這種模式讓其在PC整機制造這種全球化、標準化的產業中成為“價格屠夫”,殺出重圍。
因為PC核心部件往往由少數上游廠商壟斷,終端消費者只能根據上游企業不斷創新的技術才能享受到功能更強大、樣式更新穎的電腦產品,利用這一行業特點,神舟電腦提出了“按供應生產”的理論,并將其付諸實施。
也就是說,當市場上某些部件由于種種原因(一般是缺少配套產品支持)造成價格走低的時候,神舟進行適時采購,然后依托強大的自主研發實力,研發出配套產品,從而將最具性價比的組件組織在一起,形成了神舟電腦的產品更新速度與成本、價格優勢,也正因此,神舟電腦在同等配置條件下成本更低,價格也更具競爭力。
“這種走平價的方式在業內的確是電腦行業生存的方式之一,但也存在著致命的缺陷。市場定價權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能成為市場跟隨者或追趕者,而在今天的電腦行業轉型期,該模式未來的市場發展空間存在極大局限和不確定性。”上述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這種模式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得經常采購尾貨,而且以物料為導向,“在物料沒有到位的時候,不會開拓新的市場和業務,所以神舟基本都是最后進入新領域的,比如說上網本和平板,但因為白牌平板廠商的進入,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神舟電腦之所以能夠多年來在國內電腦市場扮演‘價格殺手’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這種從上游廠商處獲得的成本支持,因此如果不能繼續擴大規模的話,在目前PC行業微利化的背景下將有可能喪失競爭力。”一業內人士說。
神舟電腦IPO申報材料存在“美化報表”的嫌疑卻成功過會,引發市場一片嘩然。市場主流觀點認為,PC業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缺乏規模優勢的PC廠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神舟電腦IPO募集資金的用途是建設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違背市場發展趨勢,前景難料。
記者走訪廣州電腦賣場多家神舟電腦經銷商,經銷商稱盡管目前神舟電腦的銷售情況在國產(內地)品牌中僅次于聯想,但聯想、宏碁、戴爾、惠普、華碩等巨頭PC價格不斷下行,不斷壓縮神舟電腦的生存空間,即使神舟電腦成功上市,也很難改變這一格局。業內人士斷言:神舟電腦如果上市,最大的受益人就是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
推薦閱讀
富士康(02038)母公司鴻海精密入股夏普(Sharp)公司10%的交易申請,終有定奪。臺灣經濟部周四稱,已退回相關申請,理由是該交易的預期投資回報不夠合理。 富士康(02038)母公司鴻海精密入股夏普(Sharp)公司10%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