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記者 易水寒)近日,蘋果iPhone因售后服務的“霸王條款”接連遭遇中消協炮轟。中消協近日發布的報告稱,電器維修行業售后服務成為重災區,并特別指出:“個別國外品牌廠商授權的維修點,動輒以廠商單方制定的售后服務文本為擋箭牌,其中不少嚴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條款,引起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其中,蘋果的案例被當作了典型。廣東省消委會亦剛剛公布了今年“十大消費潛規”。
除了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事件外,消費者在進行3C產品售后維修時還會遭遇“不注冊,不保護”、“歸類為主機還是外設不明確”、“拆動未造成損壞但不予包修”、“維修易、退款難”等問題,消費者期待三包法的相關細節能更明確。事實上,當3C產品陷入同質化競爭之后,售后服務也成為廠家競爭的一種手段,然而三包法規定的“國家鼓勵銷售者、生產者制定更有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嚴于本規定的三包承諾。承諾作為明示擔保,應當依法履行,否則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的要求實際上卻難于執行。
而從消協反饋的售后服務問題投訴中,針對電器維修的投訴同樣屬于典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涉及售后服務問題的投訴28554件,占投訴總量的11.1%,僅次于對質量問題的投訴。其中,受理電器維修投訴1575件,屬于售后服務問題的比例高達42.2%。
“價格不菲的蘋果電腦,三包維修時竟然使用舊零件,有點出乎意料。”在新聞中看到蘋果聲稱“未必使用新零件”,消費者曾先生覺得很不太合理。記者了解到,與我國的“三包”說法不同,蘋果公司的官網將售后服務稱為“有限保修”,更對諸多細節作出了嚴格規定。消費者認為,蘋果不承諾使用新零件是一種“狡猾”的逃避,然而事實上,在維修中使用舊零件在手機維修市場并不鮮見。
同時,業內人士表示,蘋果公司在其“有限保修”條款中規定“蘋果及其代理人不負責任何軟件程序、數據或存儲媒介內其他信息的損失,或者所維修蘋果產品任何其他部件的損失”。但電腦三包法《微型計算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六條“修理者應當承擔以下責任和義務”的第八款明確規定,修理者應“承擔因自身修理失誤造成的責任和損失”。消費者可以利用法規為自己維權。
推薦閱讀
谷歌今天在官方博客中宣布,公司自主研發改裝的自動駕駛汽車已在各種路況下成功行駛30萬英里(約合48.3萬公里)。期間,所有駕駛控制均由電腦自動完成,且整個行駛記錄中無任何意外事故發生。 谷歌今天在官方博客中宣>>>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