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這家成立至今不到兩年的創業公司,估值已達到40億美元,市值接近黑莓。在完成第三輪2.16億美元融資之時,刷新了中國公司成長速度的小米也引來了不少危險對手:阿里巴巴、網易、騰訊、盛大、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全部宣布開始做手機。
在每過十年來一次大洗牌的手機行業里,手機行業正在發生什么變化?小米還會持續領跑多久?
“鐵人三項”
小米的大棋局已經基本成形。
小米的官方網站上,仍介紹自己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但在小米公司內部,從創始人雷軍到副總裁黎萬強,再到普通的小米員工,無不稱自己為一家“手機公司”。
雷軍,金山網絡董事長,在將金山運作上市之后,辭去了董事長的職務。對于年屆四十的IT界老兵雷軍而言,他缺少一家真正屬于自己的公司。
2010年4月,手機發燒友雷軍創建小米,親早打造了一支來自谷歌、摩托羅拉、微軟的7人豪華創業團隊。彼時,谷歌還在完善其Android系統,手機廠商也在忙于推出智能手機占領市場。小米“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在沒人發覺雷軍是幕后實際控制人時,2010年8月16日,發布了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MIUI。內測版發布后,很快就得到了刷機愛好者的喜愛。之后,小米發布了一款移動互聯網殺手級應用—移動即時通訊軟件米聊。在獲得400萬用戶的同時,米聊也因為其即時通訊的特質直指最核心的真實社交關系,招來了騰訊的注意。米聊問世僅一個多月,騰訊即推出了高度雷同產品微信。
米聊的擴張因為微信的出現而大受影響,但雷軍的野心遠不在手機應用。2011年7月,小米團隊正式亮相,8月,小米手機對外發布。這個時點,市面上的主流手機還是單核,不過小米很早就領悟到了在蘋果、三星一騎絕塵的高端智能機市場和HTC、摩托羅拉廝殺的中端市場之外,2000元以下,高性能、低價位的手機具有更廣闊的市場。在手機行業毫無積累的小米以國產首款雙核手機、1999元的超高性價比贏得了關注,而雷軍也因為手機發布會上對喬布斯的模仿而獲得了“雷布斯”的外號。
在黎萬強看來,小米能實現低價緣于用互聯網技術對手機制造業的改造:一是戴爾模式的供應鏈管理,實現了零庫存,按需定制,降低了零部件庫存的風險;二是類亞馬遜模式的渠道,沒有了代理商,直接在互聯網上銷售手機,降低了渠道成本;三是基于社會化媒體的“零費用營銷”,省下了宣傳費用。
這些手法是傳統手機廠商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情。正式發售后,首期30萬臺手機很快被搶購一空。在黎萬強看來,這是他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闖過了手機的產品關、生產關和銷售關后,小米開始毫不費力地領跑國內的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完成軟件、硬件、移動互聯網的布局,專注于一款手機的小米開始修煉難度超常的“鐵人三項”,同時也先后完成三輪總金額超過3億美元的融資。
“大佬”圍攻
在傳統手機業內人士看來,通訊業與互聯網多年來平行發展,而移動互聯網使兩股力量開始匯流。陳雪濤這樣向記者形容:“就像兩大板塊的沖撞擠壓形成了喜瑪拉雅山,通訊業與互聯網的對撞必定會產生一家偉大的公司。”
這家公司會是小米嗎?可能不是。更多想要手機顛覆行業傳統的互聯網玩家們開始依次入場布局。目前360、阿里巴巴、騰訊都采取了和傳統廠商貼牌合作的方法,這表示他們不介入手機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僅在手機中預裝軟件,貼牌合作,賺個吆喝。預裝軟件僅能把自己應用的位置排得更靠前,或者排除同類競爭性應用,但智能手機用戶有著更多的換機率,這意味著你費勁把軟件裝到手機里,用戶用了七八個月就把手機換了。
黎萬強認為貼牌做法是不可持續的,而互聯網巨頭們未來的野心顯然不止只做手機貼牌,360、騰訊等公司已經陸續收購了做手機硬件的公司,同時在市場上大肆招兵買馬,未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動作。
阿里巴巴這家公司選擇了一個更難的玩法——和天語、英偉達合作成立阿里云公司,自主開發手機操作系統阿里云OS。目前的移動操作系統,封閉的iOS和過度開放的Android已經占據市場幾乎全部份額,所有企業在進入操作系統領域時,都是選擇在Android基礎上二次開發。陳雪濤這樣告訴記者,大煉鋼鐵式的手機企業沒有前途,但阿里云是個值得注意的對手,因為它正在走的是蘋果的路,如果爆發,必然會擠占一大塊市場份額。
此外,傳統的二線手機廠商也已經打響價格戰。售價699元、999元的智能機早已問世,下半年會有更多企業推出499元、599元的智能手機。黎萬強并不將價格戰視為威脅:“這種做法就像電視購物里吆喝199元,‘八星八箭’,超級便宜……手機是個復雜的綜合體驗的產品,用戶想要的不僅僅是硬件配置。”在這場手機大戰里穩賺不賠的贏家,芯片提供商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王翔則這樣評價價格戰:“哪家公司能創造最好的用戶體驗,哪家公司才能贏得用戶。”
黎萬強并不認為小米未來有什么對手,因為手機是個龐大的市場,中國一年的出貨量就有3億臺。銷售了300萬臺手機的小米,不過占了其中1%的份額。雷軍則很委屈:“小米只是手機大海里的一滴水,整個手機市場非常大,其他公司應該心胸開闊,因為還有99%的市場可供施展。”怎樣的企業才能在這場混戰中勝出?黎萬強認為是那些懂得互聯網也懂得手機制造的公司,“專注于手機的公司才有機會”。
小米的軟肋
對電子商務網站北斗手機網CEO譚文勝來說,小米手機問世的那一天,他就發現了這家公司不簡單,可能是要“搞大事”。但他又覺得小米想做大沒那么簡單,畢竟手機與互聯網不同,這是個從上游的原配件采集、IDH(獨立設計公司),到中游的芯片生產商、OEM(代工生產商),再到下游的運營商、終端銷售,有著極長產業鏈的行業。一家憑空冒出來的公司,越過了傳統渠道賣手機,有人買賬嗎?
但年輕消費者們對有著文藝清新范兒的小米的瘋狂追捧,讓越來越多謹慎觀望的手機廠商開始研究起了“小米模式”,譚文勝也在2012年1月宣布全公司正式轉型,全面學習“小米模式”,并在今年6月推出了同樣只在網絡上銷售的小辣椒手機。
“用互聯網的手法做手機”是小米給手機行業帶來的最大變革,這種革新不僅僅體現在對銷售渠道的創新。與傳統手機廠商漫長的軟件更新流程相比,小米借助社區和用戶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互動開發產品,用戶提供第一手的試用經驗和意見反饋,小米隨時改進自己的用戶體驗:這意味著這周你在小米社區中提出的想法,在下周的軟件更新中,你很可能就看到你的想法成為了現實。這也讓用戶產生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還催生了“米粉文化”,盡管這和小米有意識的營銷不無干系。雷軍在做小米手機時就想要像蘋果公司那樣,辦一個有粉絲的公司,用產品喚起用戶的熱情。在廣州、武漢等地,“小米之家”本來是上午9點上班,可很多“米粉”在8點就會到門口排隊。每一家“小米之家”成立時都會有人送花、送禮、合影,辦滿一個月的時候還會有人來慶祝“滿月”。在小米辦公室里“和米粉做朋友”的紅色條幅下,一名員工這樣告訴記者,小米的“粉絲文化”其實主要就是做到了兩個重點,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以及良好的服務。
威睿電通全球產品總監陳雪濤認為,小米能獲得市場就是因為創立了品牌,它建立起的文化和情感,使得用戶對它更忠誠。不過,這種粉絲文化也會讓小米更容易陷入危機。因為售后服務不健全導致的“返修門”事件曾讓小米陷于被動,而在雙核手機大量普及,小米一代的性價比優勢不再明顯時,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在微博上“恭維”小米有高利潤空間則掀開了一輪口水戰。此外,夸大銷售數據、故意饑餓營銷等新聞也讓小米陷入爭議。在試圖模仿小米的譚文勝看來,這也是他最猶豫的地方:粉絲文化是有風險的,如果出現負面新聞,將極大傷害手機品牌。
小米引以為傲的MIUI也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偽操作系統”。網易CEO丁磊直稱MIUI沒有核心引擎,是買了輛吉利回來,改裝成BMW。在丁磊看來,除了IOS和ANDROID,這些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都是打腫臉充胖子,只有早死、晚死的區別。
更壞的消息是,當探路者小米已經在國際手機品牌的圍剿中殺出一條血路后,好日子或許已經到頭了。互聯網巨頭們開始紛紛加入手機戰局,使小米或成匆匆過客。
推薦閱讀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克里斯-懷特莫爾(ChrisWhitemore)日前對包括佳能、愛普生、利盟、施樂、惠普等打印機公司過去10個季度的數據進行研究后發現,這些企業的打印機及耗材收入同比下滑6%,打印機相關設備的銷量也同比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巨頭加入手機戰局 小米好日子或到頭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