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多家供應商向媒體爆料,國美電器要求供應商將其派駐銷售人員全部撤離國美小型門店,取而代之以國美自營人員,但是,這部分國美自營人員的工資必須由供應商支付。國美將此措施稱為“店態調整”。
據悉,這次“調整”不僅涉及廠家派駐人員,還包括國美自營人員。一位從濟南國美辭職的前國美自營人員反問:“市區內這么多店面,為何非要把住西邊的人調到東邊去上班呢?”該人士認為,這是國美電器借新政變相裁員,還不用支付違約金和賠償金。
供應商對國美的做法頗為不滿:“國美和蘇寧的差距正越拉越大,國美這樣做,將給企業帶來什么影響?”媒體的評論則直接得多:國美撤廠方銷售改由自營人員,這無異于自殺。
在我看來,這是國美急于改善經營狀況的舉措,可惜吃錯了藥。過去兩年的實際操作已經證明,連鎖自行負責銷售在中國很難推行,百思買兵敗中國就是證明。
國美緣何再度拾起這塊雞肋?公眾也許能從國美目前的處境找到答案。
2012年第一季度,國美電器實現營收97.62億元,同比下滑28.6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6739萬元,同比下滑87.79%。同期,蘇寧電器實現營業收入226.4億元,同比增長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51億元,減15.30%。也就是說,2012年第一季度,國美電器營業收入進一步下降至蘇寧電器的43%,而利潤大降至僅為蘇寧電器的7%。
每況愈下的業績,不能不讓黃光裕和杜鵑著急,折騰不可避免。
據說,在2012新春年會上,杜鵑坦承來自競爭對手蘇寧的壓力很大,她說:“2011年,國美與蘇寧銷售控比為99.45%,門店控比為99.8%。這一階段,蘇寧不論是在銷售規模還是網絡覆蓋上,已基本與國美持平,并在某些區域超越國美。”
實際上,給國美帶來壓力的不啻蘇寧。本次“店態調整”即遭到供應商集體抵制。嚴格來講,抵制從2010年國美嘗試“去廠家促銷人員”時已開始。
供應商抵制國美原因很簡單,在他們看來,這是國美強化終端控制進一步擠壓供應商利潤的陰謀,用他們的話說,“有我們的人在,顧客來了我們會向顧客介紹產品,說服消費者購買;沒有我們的人,誰知道它們會怎么對待我們的產品。”在他們看來,沒自己的人在等于撒手不管聽天由命,心里沒底。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媒體報道,2010年8月,雙方簽署了委托代理合同。合同約定深圳唯冠愿意按工作成果計提風險代理律師費并優先支付,計提比例為15%。后來國浩律師事務所、五維律師所也介入該案的共同處理,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的計提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國美“店態調整”是病急亂投醫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