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被勁敵超越,在內受困于實體店盈利下滑,國美內部的戰略轉型正在悄然進行。
近日,國美內部開始了一場“店態調整”.本刊記者幾經輾轉才獲得的一份國美內部文件《關于執行提升門店績效的相關配套制度及改進方案的通知》顯示,國美將把所有門店按照銷售規模分為旗艦店(年營業額8000萬元以上)、中型門店(3600萬元)及小型門店(2400萬元以下),并根據具體門店的客流量配比營業人員,原先以地區分部為單位的考核模式轉為核算到門店。
同時,有國美內部人士私下向本刊記者透露,此次重在重整門店架構,要求品牌廠商外派的銷售人員撤離小型門店,改由國美自營人員負責,銷售人員的工資則由廠商支付。據悉,許多家電廠商已經接到國美方面的通知。
此前,國美副總裁史明曾公開表示,為了使原先陷入虧損的門店扭虧,公司必須采取精細化管理,根據門店的面積和銷售額來配備銷售人員、樣機數量等。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國美上市公司部分新開門店282家、關閉低效門店29家,門店數由2010年年底的826家增至1079家,加上非上市門店及大中電器門店,國美集團運營的門店數量合計達到1737家;截至2011年年底,國美員工人數為59624人。
但由于當前綜合運營成本的不斷攀升、單店盈利的不斷下滑,已使得大規模開店越來越不合時宜。在今年3月的國美年會上,“老板娘”杜鵑就直言,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業績下滑至歷史最低水平,并表示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能做的“唯有主動求變”.
不過,國美這一次的“求變”方式很讓業界疑惑,甚至有觀點認為它是“病急亂投醫,下錯了藥”.與此同時,國內家電廠商對于這一扭虧新政亦不太買賬,在他們看來,國美這一做法的目的除了可節省人工成本,更大的意圖則在于控制終端。
提升單店盈利
房地產低迷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家電的需求,加上店租、人工、物流成本的水漲船高,零售渠道和家電廠商都深感寒意。
國美201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總營收97.6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8.62%;經營利潤為530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6.85億元大幅下滑92.26%。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近日,賽門鐵克、雅虎、RIM和惠普等IT公司都換了新的首席執行官,希望以此更好的應對產品周期加快、市場瞬息萬變帶來的轉型挑戰。IT行業日益頻繁的走馬換帥,背后揭示的是正在發生巨變的行業趨勢:產品周期已縮小到僅>>>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