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互聯網公司正以極大的熱情進入手機領域,2012年的中國手機市場由于這些企業的涉足顯得異常的熱鬧。
2011年,小米科技推出了小米手機,阿里巴巴與天語合作了“阿里云”、“大黃蜂”,百度聯合戴爾、長虹也打響了進軍手機市場的戰役。2012年, 奇虎360、盛大也分別通過合作和自推的方式加入進來。同時,這場戰役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騰訊、人人、新浪、網易的影子。中國手機市場形成了一股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新勢力。
如今的手機市場是個令人欣喜、充滿挑戰而又變化迅猛的市場。而沒有經驗的互聯網企業為什么會“不務正業”地殺入這個市場呢?他們的這場“手機”游戲到底能玩多久?
不可否認,移動互聯網吹響了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市場的集結號。
工信部《移動終端白皮書(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智能終端出貨量超過1.1億部,超過2011年之前中國歷年移動智能終端出貨量總和,移動互聯網業務正進入爆發式增長期。
同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日前剛剛發布了《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其中,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而臺式電腦網民數量則為3.80億,手機成為了中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這兩組數據折射出當下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的成長態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互聯網企業為什么會一窩蜂般的去做手機:抓用戶,抓移動互聯網用戶。因為不論是桌面互聯網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流量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是命根子。
但有商機并不意味著互聯網企業就有能力進入手機領域。畢竟互聯網企業與手機行業隔行如隔山。
Android和蘋果為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領域提供了可能。
首先,谷歌Android解決了“大山”的問題。某種程度上可以自由使用的Android解決了智能手機關鍵的操作系統問題,降低了廠商進入智能手機領域的門檻。
而蘋果是則是這股“互聯網手機”風潮的直接推動者。蘋果iPhone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并真正拉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幕。蘋果iPhone同時也培養了用戶使用手機上網的習慣,并形成了強大的用戶黏度。蘋果AppStore中數以百萬計的應用程序使得硬件+軟件成為智能手機領域新的競爭方式。正是從蘋果身上,互聯網企業看到了應用、服務的重要性。
手機正在成為用戶訪問互聯網的主流手段,而互聯網企業如果能夠在手機終端上內置自己的服務,并保證體驗,也就意味著它掌握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和用戶。
另外,互聯網企業扎堆做手機,與小米也分不開。雷軍在2011年創辦的小米科技,本來以即時通訊工具米聊,以及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統MIUI為主要業務,隨著業務的深入,用戶數量急劇增長,隨后,小米切入手機市場。不過小米并未采取與品牌廠商合作的方式,而是自己推手機,并采取前無古人的網絡營銷方式。
最新數據顯示,小米手機銷量目前已經達到300萬臺,2012年底預計會達到500萬臺。正在褪去互聯網企業外衣的小米是“以互聯網的方式做手機”的代表,也是這場互聯網手機風潮的直接引領者。
Android、蘋果、小米的綜合作用,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智能手機領域新的規則和可能性,并一窩蜂的參與了進來。
除了小米以外,縱觀這些已經進入和打算進入手機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優勢,掌握著自己所在領域的話語權。但在手機領域,他們都是新手,他們能獲得用戶的芳心嗎?他們想通過內置應用的方式搶灘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夢想能實現嗎?
首先從用戶角度來看。
用戶對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手機“不感冒”,是互聯網企業面臨的最大攔路虎。
從互聯網企業所推的手機來看,除了小米和盛大屬于自產自推手機外,其他互聯網企業均采取與其他硬件廠商合作的模式,如阿里巴巴與天語合作,百度與戴爾、長虹合作。360的合作伙伴更多,包括華為、海爾、阿爾卡特等。
ZDC認為這些合作品牌并不會為互聯網企業加分。因為不論傳統功能手機時代還是智能手機時代,用戶在購買手機時很注重品牌因素。尤其在智能手機時代,品牌已經超越價格成為用戶購買手機時首要考慮的因素。而從ZDC發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研究報告》來看,目前中國手機市場上最受用戶關注的十大品牌中,除了華為外,其他合作品牌均榜上無名。
ZDC另外一項用戶對互聯網企業手機購買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廣大用戶對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智能手機并不感冒,71.6%的用戶表示不會購買此類產品,對產品的擔憂主要集中在質量、售后服務和用戶體驗上,并且他們中三成以上認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是跟風、湊熱鬧。
用戶不喜歡內置軟件,是互聯網企業需要跨越的第二重障礙。
ZDC調查數據顯示,82.4%的手機用戶表示喜歡自己自由下載軟件,而不喜歡手機內置的軟件。用戶不喜歡被綁架,是一種普遍心態。定制機的預裝功能盡管在前端占據了一部分用戶,但解決不了用戶的逃離問題。尤其在刷機盛行的智能手機時代,用戶的逃離成本很低,也很容易。這對打算通過內置軟件來獲得用戶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
其次,從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手機產品本身來看。
缺乏競爭力,尤其是核心競爭力,是互聯網企業手機產品最大的短板。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蘋果、三星兩大品牌共同占據了全球手機行業99%的利潤,蘋果iPhone系列產品及三星智能手機尤其是Galaxy 系列產品的競爭力可見一斑。相信沒有人會懷疑蘋果及三星強悍的研發能力、產業鏈控制能力及營銷實力。但用戶對卻對互聯網企業的手機產品提出了質疑。
ZDC調查數據顯示:38.2%的用戶認為互聯網企業推手機是不務正業的表現,認為其產品質量難以保證。29.1%的用戶擔心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手機技術不足,獲得的體驗不佳。另有兩成用戶對這些手機的售后服務表示擔憂。
手機市場上主流產品同質化現象正在凸顯。ZDC認為,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手機產品,放在手機市場上看,不論硬件還是軟件方面,均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除了部分機型價格定位在千元以外,絕大多數手機產品的市場地位較為邊緣,而互聯網企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難以定性。
總結:不可否認,眼下是個跟風的時代。但ZDC并不贊成互聯網公司也跟風去做自己并不擅長的手機,用戶眾多,并不一定就能轉化為手機用戶。而且爭奪移動互聯網用戶并一定非得通過在手機上內置軟件的方式來完成。在百花齊放的年代,互聯網企業應當尊重用戶的選擇權,專注于做好自己的移動互聯網服務,這比推多少手機都有效。
注:由于調研樣本主要來源于ZOL網站,可能會對調研結果產生影響。
推薦閱讀
國外經濟萎靡產生較大出口瓶頸。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LED產業剛剛起步,很多企業處于依托外國核心技術生產成品出口的階段,將近七成的LED產品銷往國外。尤其是小企業,面對來勢洶洶的經濟震蕩,外銷渠道被嚴重封堵,>>>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企業做手機 只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