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市場的低迷,依然減退不了大股東對上市公司增持的熱情。
根據理財周報統計,從去年起至今,共有15個公司的大股東增持自己參與增發項目的上市公司。15個案例,包括有如蘇寧電器(002024.SZ)、美的電器(000527.SZ)、柳工(000528.SZ)等大公司,然而,每個大股東的增持背后,其賬面都是浮虧,虧損之下,什么原因讓這些資本執著于增持?
略微統計就可發現,15個大股東都是增持公司的母公司,如美的電器的背后是美的集團,廣匯能源(600256.SH)的背后是新疆廣匯實業投資。母公司不僅增持子公司,在認購增發的金額上,他們也一馬當先地掏出最多資本。
從增發募投的項目而言,15家上市公司的項目基本未有變更,除大唐發電(601991.SH)和烽火通信(600498.SH)調整資金投入外,所有項目都正在按部就班地實施。
其中蘇寧電器和廣匯能源的增發過程最為坎坷,蘇寧募資時遭遇機構的變卦、廣匯4年磨一劍,花費轉型的代價終于獲得證監會的批準。挫折之后,高管和大股東的持續增持公司,這場資本游戲還將繼續下去。
蘇寧電器:增發募資一波三折,高管有意繼續增持
時隔一年后,蘇寧的增發方案終于塵埃落定,然而,圍繞著這場資本運作的是是非非卻遠未停止。
早在去年6月,蘇寧就召開董事會與股東大會,決定以每股12.3元的增發價,向潤東投資、弘毅投資、新華人壽發行4.4億股,總金額達到55億元。募集的資金將投入到發展連鎖店面、促進物流平臺建設、提升信息應用能力,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四個方面。
然而,今年7月,就當蘇寧信心滿滿準備通過增發整合業務之時,新華人壽卻臨陣變卦,退出了蘇寧的增發項目。
一位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和蘇寧的戰略合作在細節上短期內難以實現,新華人壽入股零售業,雖然是保險行業的創新,但在保監會規范行業個險、團險、銀保的銷售渠道下,新華人壽的創新并未得到政策上的太大支持。這些都導致新華人壽退出蘇寧的增發項目。
蘇寧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今年7月公司將增發價降到12.15元/股,募集資金也從55億調整到47億,但項目未變,新華人壽的資金缺口將由公司自有資金解決。同時,蘇寧在公告中稱將保留追究新華人壽違約責任的權利。
不過,前述人士告訴記者,新華人壽并未有過賠償違約金的考慮,雙方在談判開始時進展良好,協議中也未談到違約責任。
而面對二級市場今年一路下行的不利局面,蘇寧也并沒有縮減募資的規模。盡管公司的增發價格下調,但12.15元的價格依舊高出公告當日8.5元的收盤價,溢價接近四成。潤東投資,以及弘毅投資的認購金額并無改變,兩家機構在新華人壽退出后,擔負起保駕護航的重任。
從增持情況看,部分公司高管和張近東分別于去年12月、今年7月增持了蘇寧電器的股份。張近東的增持是因為由他控股的潤東投資參與了此次增發項目,間接增持了2.44%,目前他總計持有蘇寧電器30.34%的股份。去年部分高管花2億元增持公司,則表現出他們對蘇寧未來發展前景具備一定的信心。
據知情人士透露,蘇寧的部分高管又有增持的意向,他們已把建議提交至管理層,公司將認真考慮。
廣匯能源:借增發募投實現轉型,大股東一年增持五次
相比蘇寧電器一波三折的增發過程,廣匯能源的增發項目也歷經坎坷,但隨著項目竣工,公司轉型在即,廣匯能源頻繁受到大股東的增持。
2011年5月,廣匯能源以每股24元的價格向9位投資定向增發8916萬股,合計21億元的金額。除2位自然人外,新疆廣匯實業投資、上海德華投資、昆明盛世景投投資、景隆融尊股權投資、上海力利投資、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華夏基金等7家機構參與增發項目。
而廣匯能源所募投的項目,是年產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項目。在此之前,廣匯的增發之路異常坎坷。
早在2007年,廣匯就提出25億元的增發方案,募投哈密煤化工項目,但遭到證監會否決,之后的2008年與2009,公司繼續上報該項目,但一直得不到證監會的批準。
為此,廣匯能源在降低募集金額、改變募投項目之時,也逐漸從房地產轉型到清潔能源行業。
2010年,房地產還占公司主營收入的46.95%,但2010年的下半年,廣匯能源宣布從地產轉出全面進入清潔能源行業,在地產業受阻限購令、環保題材受熱捧的時期,廣匯能源的舉措猶如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劑,華夏基金等機構紛紛大舉進倉。
不過,廣匯的清潔能源并未帶來巨大收益,公司轉而將項目投入甲醇項目。但從2011年報看,廣匯能源的房產銷售占比逐年減少,占25.63%,而天然氣的收入實現13.1億元,同比上漲1.62倍,占主營收入的27.84%,一舉超過房產銷售。
根據去年財報,廣匯增發的募投項目,年產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煤基)項目,工程進度為103.24%,年底已經竣工投產,但尚未產生收益。
轉型在即,廣匯也接二連三地被大股東增持。去年,新疆廣匯實業投資已累計在5次增持公司股份,兩次是在去年10月,三次是在今年1月底,持有公司8.3億股,占總股份的42.91%,比增持前提高1.53個百分點。
推薦閱讀
聯想手機銷量突然增速原因,被劉軍歸結為找到了手機市場與PC市場的共性,即對產品速度的把握,一是研發速度,二是供應鏈速度。不過,這種想法忽略掉了一個做制造業最容易忘記的環節:專利級核心技術的掌握。劉軍親身>>>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