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生態譜中,殺毒軟件是一個比互聯網更古老、更早商業化的物種。從收費到免費,從傳統客戶端殺毒到云安全計劃,當人們認為它已經進化到頗為先進的時候,它卻又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責任革命之路。
殺毒廠商倒貼免費≠免責
近日,老牌殺毒廠商金山和中國人保(PICC)共同推出了一種新的保險品類——“網購敢賠險”。按照商業保險的分類,這屬于一種財產險,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金山為其每一個用戶向中國人保購買一份保險,保額為8000元一年,當用戶使用金山毒霸或者獵豹瀏覽器網購,因安全問題導致財產損失時,可獲得一年最多8000元的賠付。而且對用戶,這一切都是免費的,買單者是金山。
多年以來,殺毒行業有一個怪現象:當用戶因網絡安全問題受到損失時,沒有人站出來為此負責——殺毒廠商宣布對此免責,木馬制作者躲在陰暗處無處可尋,而偵查機關則很難為用戶追討損失,甚至網購金額普遍較小,連立案標準都達不到,用戶只能吃啞巴虧。可是這些損失累計起來卻十分驚人,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最新數據保守估算,每年各種釣魚、虛假網站給網民造成的損失不低于308億元,而31.8%有網購經歷的網民都表示曾被“坑”。
300億元的損失誰來買單?殺毒軟件廠商表示不能負責,而且給出的理由聽起來也很充分:“因為我們是免費的,所以必然免責。”不過,這種邏輯正在被互聯網思維所打破。此次,“網購敢賠險”的推出幫用戶找到了愿意負責的人。一旦用戶使用金山毒霸或獵豹瀏覽器網購被騙,可以進入賠付流程,金山會先行賠付,并承諾用戶會在7個工作日內拿到賠付現金。
保險公司與互聯網1+1》2
巨大的電子商務市場無疑對保險行業有著莫大的誘惑力,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7735.6億元,網民滲透率超過四成。但保險公司一直存在“老虎吃天,無從下手”的憂慮。
“保險業對互聯網一直非常重視,較高的技術門檻卻成為令其徘徊的因素,這次人保與金山的合作雖然說是個挑戰,但也是個機遇。”一位保險業觀察人士表示,“挑戰在于,這個新險種與傳統保險業務存在根本性的差異;機遇在于,與金山網絡的合作,會幫助保險公司開拓電子商務這一新的藍海市場,而且潛力巨大。”此前,保險業與電子商務并非毫無交集,有保險公司與網購平臺聯合推出“運費險”,但該服務規模較小,而且運營模式與傳統保險業務并無二致。而此次推出的“網購敢賠險”似乎具備了更徹底的互聯網基因,業內分析認為,如果兩者結合得好,會像許多傳統行業互聯網化之后獲得新生一樣,很可能產生1+1》2的化學效應。
“‘網購敢賠險’對保險行業來說是個嶄新的嘗試,與傳統已經成熟的保險業務,如車險、壽險、財產險等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這是互聯網模式帶來的顛覆。”一位行業觀察者認為。據悉,“網購敢賠險”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約,而并非單純的商業承諾。這意味著,如果屆時金山和PICC拒不履行賠付義務,將承擔與商業保險同等的法律責任。并且,根據艾瑞的數據,2011年中國網購交易規模為7735.6億元,網購用戶規模為1.87億,即人均消費金額為4136.68元,金山為每一位用戶提供8000元一年的保額,幾乎是前者的兩倍,這意味著對于多數網購用戶來說,保額足夠。
“網購敢賠險”僅僅是個開始
當然,殺毒行業走到今天并非一夕之功,“網購敢賠險”這種事物的誕生實際上有前兩次殺毒革命做鋪墊。
上一次的全民福利發生在2008年。當時,360率先推出免費殺毒軟件,隨后金山、瑞星等相繼加入免費大戰。傳統的產品收費的商業模式開始走向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靠海量用戶轉化為流量,再將流量轉化為收入——這是典型的互聯網商業邏輯。而從更早的時候開始,另一場革命也在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進行著,這便是互聯網云計算對傳統客戶端殺毒技術的變革。
現在看來,互聯網時代殺毒行業的三次革命浪潮實際上是層層疊進的——首先是技術的革命,進而引發商業模式的革命,最后是體驗的革命。一直以來,口水戰、云暗殺的頻發讓殺毒軟件被認為是從業環境最惡劣的行業。但讓人欣喜的是,隨著互聯網對這一行業的不斷顛覆,自由競爭、消費者獲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收費到免費,再到不再免責,殺毒軟件的用戶體驗和服務正在迎來新的高峰。
但是“敢賠險”目前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保險公司最怕的就是騙保,而在互聯網上偽造交易,騙保理賠則更加容易。比如,有了敢賠模式以后,騙保人可以偽造虛擬賬戶自賣自買,或者與他人合作進行虛假交易,虛構損失。這種自導自演的騙保方式很難被發現和舉證,因此,騙保風險幾乎完全要由人保公司自己承擔。另外,由于此項保險是以虛擬賬戶為理賠對象,因此很容易引起理賠糾紛。比如,A用戶網購受騙,但B用戶也可以根據相同賬戶要求理賠,這種情況難辨真假,必然產生大量糾紛。
瑞星公司市場總監唐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購賠付相關服務,是針對網購欺詐發生以后,用戶已經遭受經濟損失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事后“止損”與“補償”的措施,而瑞星更希望能提高用戶的信息安全意識,力圖在事前做好防護工作,防患于未然,以避免網購欺詐的發生。”他認為,目前,國內的用戶安全意識還很薄弱,所以需要有責任的安全廠商在日常的工作中,對用戶進行長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從根本上幫助用戶解決各類信息安全問題。
看來殺毒廠商的責任革命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基于企業社交平臺的三重商業模式,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直接采用用友企業社交平臺來實現企業管理。“因為社交網絡是屬于內外結合的模式,當一個龍頭企業在企業社區里開展業務和應用社交網絡的時候,必然會吸引這個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收費到倒貼 殺毒廠商免費不等于免責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