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蘋果市值高達6190億美元,是全球財力最雄厚的科技公司,此前甚至有專家預測隨著蘋果進一步開拓他們在中國的市場,他們的市值在明年很有可能突破萬億大關。“一萬億”絕非一個小數目,特別是對于一家在上世界90年代初被視為“爛攤子”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那么蘋果法發生如此鮮明的變化,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設計的童話
自從1977年Apple II之后,“設計”就根植在蘋果的骨子里。Apple II的靈感來源于喬布斯在Macy百貨商店中看到的食品加工機以及咖啡機。他嘗試(但失敗了)說服沃茲尼,顧客需要的僅僅是給打印機和解調器添加擴展槽,但是這款產品能夠擁有如此友好設計,喬布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隨后,友好性以及簡單就成為蘋果產品的關鍵特性,不管是Lisa、80年代的Macintosh或者是90年代的iMac、OS X以及如今的iOS設備都是一樣。對于蘋果來說,設計不是讓產品看起來更賞心悅目,它是加工處理的一部分,從一開始起貫穿整個過程。
2000年喬布斯在《財富》雜志的采訪中表示“大部分人認為設計僅僅是外在的。其實它是內在的修飾。它就像是窗簾和沙發的面料一樣。”喬布斯和蘋果認為設計不僅是外在,在描述iMac的時候他說“iMac的本意是要成為最出色的消費電腦。在這臺電腦中不同的部件協調工作。”
“如果這是讓你的工程師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那就順其自然吧。我堅持放棄使用風扇,是因為使用一臺不會發出“嗡嗡”噪音的電腦會感覺更爽,”喬布斯表示,“這樣就增加了工程量,如何提高能源利用,完善設備的熱傳導系統。這是最深入的部分。我們拿消費者的錢就是干這個的:我們在細節上用心,讓他們用的更方便更舒心。”
這個原則運用在整個蘋果體驗上。這也是為什么在每個分類上,蘋果有不同的產品供消費者選擇,為什么即使是最便宜的蘋果工具也會使用漂亮的包裝,為什么蘋果經常會有各種新產品的原型設計,但是卻很少看到這些產品有正式發布的一天。其他公司想要成為所有人的全部,而蘋果卻想成為一家“瘋狂的偉大”的公司。
想要與蘋果一樣偉大,需要擁有驚人的制作過程、獨一無二的市場營銷以及預見未來和競爭的能力。現在的蘋果已經完全具備上述條件,而90年代時候的他們卻完全沒有。
上世紀90年代蘋果最大的“麻煩”是微軟,但是微軟在個人電腦方面已經占據主導地位。1985年喬布斯離開后的蘋果僅僅是通過推出功能性差別化產品來應對這場危機,蘋果這樣的做法沒奏效。
《時代》雜志當時甚至稱蘋果可以說是當時“行業管理經營最糟糕的公司之一”。1997年,蘋果股價跌到12年最低點,而如今的蘋果市值已經是微軟和谷歌之和,1997年第二季度其市值僅為21.7億美元,微軟當時則為1141億美元。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美國《財富》雜志今天公布2012年財富500強。科技企業中韓國三星電子排名最高,位居全榜單第20位,較去年上升兩位。日本電報電話公司、惠普(排名31位)居科技公司第二、三位。 美國《財富》雜志今天公布2012年財富500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