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IBM把群件的概念引入中國,啟動了中國OA系統建設的歷程;2001年,新浪創始人王志東在國內率先舉起協同軟件的大旗后,眾多老牌廠商如微軟、九思軟件、東軟股份等搖旗吶喊,成百上千的OA系統公司緊隨其后,加大力度培育市場,迄今為止市場上交付的OA系統預估已經超過20萬套,然而不幸的是,很多客戶OA系統的建設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翻重來,高達70%的失敗率讓客戶在OA系統的建設中深受其害,CIO一茬接一茬的替換,但是有多少普通用戶和領導用戶的精力可以重來?
為了拯救那些在OA系統規劃、選型、實施和應用過程中,苦苦求索的信息主管和CIO們,抵防更多的無辜的用戶跌入信息化陷阱,本文旨在從OA系統的豆腐渣工程成因著手分析,找到那些失敗的幕后原因,還給大家OA系統建設的勇氣和信心。
成因一:缺乏長期規劃
CIO一般有當前的項目規劃,而無長期戰略規劃,為項目的早夭埋下了伏筆。
從長遠來看,隨著OA系統的深入應用,用戶數和信息量會大幅攀升,安全級別要求也越來越高,組織管理架構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可能涉及到支撐環境的變化,比方說服務器負載均衡、操作系統從windows切換到linux、數據庫從mysql遷移到oracle等等,此時,如果CIO過去選型時錯誤的選擇了非JAVA路線,系統的生命力就會到此為止,不得不重構。
總體來看,JAVA已經成為高端產品的不二選擇,從調研來看,九思軟件(www.jiusi.net)、中軟股份等高端廠商,選擇的都是JAVA路線,很多10年前的超大型客戶都已經紛紛放棄了Domino,而.NET只有貪圖價廉的中小民營企業還在嘗試,而PHP已經成為殘羹冷炙、無人問津。
當然長期規劃,除了在技術路線上要重視,還要重視系統在集成方面的開源性、集成機制,重視OA系統本身的功能擴展是否可以免代碼搭建等。
成因二:需求貪大求全
絕大多數的協同OA系統的需求,都是發問卷給各部門采集需求,然后再把各家廠商的產品功能堆積而得來的,以這種簡單的做加法的形式采集需求,造就了過去20年里中國幾乎所有的OA系統都在走項目化!
要知道,組織的戰略、結構、職能、流程、表單、權限 ,時刻都處于變化中,如同人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再多次的需求會議,也無法將需求定格、無法將需求窮盡,伴隨著系統的深入應用,變化來臨時,將無所適從。
協同OA系統作為一種基礎管理工具,它既是科學的載體,也是藝術的結晶。其應用價值的核心體現,不是在雜七雜八的各種個性化小需求上,而是體現在靈活易變但卻混亂中體現秩序的工作流程管理上,也就是說如果工作流程管理模塊用的好,那么項目基本就實現了80%的成功;而其他80%的功能用的再好,最終給企業帶來的價值不會超過20%。因此放棄那些個性化的、低頻率的功能需求,重點考察“工作流引擎”的狀況,成為系統成功的關鍵功能點。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每個功能點的開發,不只是涉及到編碼成本,還將涉及到培訓、推廣、管理、維護和升級,所有個性化的部分都可能破壞掉系統的整體性、擴展性和可升級性。
當然,還有一批CIO看著別人的協同OA產品還湊合拿來就用。如果你也是這樣整理需求的,那簡直就是自殺,這種看上去合乎邏輯的需求成型方式里面卻埋藏著失敗的種子;
還有,如果你堅信自己采集的需求是一種客觀的需求,是必須被100%滿足的需求,你就離失敗不遠了。因為OA系統不是生活消費品,而是管理沉淀,其中涉及到管理理論、技術創新和大量客戶管理實踐的提煉。
最后,企業CIO要提醒各部門放下本位主義先找到組織內的共性需求,然后才是關鍵部門的需求,最后才是重要角色的需求。我們先后研究了協同OA系統的領導廠商,如九思軟件(www.jiusi.net)、中軟股份等,仔細評估了他們在工作流技術和協同工作方面技術突破,發現純B/S圖形化流程編輯器,已經可以幫助客戶在關鍵需求的實現上提供幫助。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一位分析師認為,如果蘋果發布7.85英寸顯示屏的迷你型iPad平板電腦,這種價格更便宜的設備銷量最終可能會超過了當前的9.7英寸型號。 據AppleInsider報道,一位分析師認為,如果蘋果發布7.85英寸顯示屏的迷你型iPad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OA系統的豆腐渣工程五大成因全剖析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