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廣州高世代面板項目重啟。
5月22日,韓國LG Display(下稱“LGD”)建在廣州的8.5代液晶面板項目正式奠基動工。本刊記者了解到,該液晶面板線由LGD、廣州開發區及創維集團各以7∶2∶1的投資比例合資建設,投資額高達40億美元,是LG至今在華投資最大的項目。
據悉,此次開工建設的液晶面板工廠位于廣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約70萬平方米,它最早于2009年就在廣州立項,但因為LGD方面出現搖擺,導致該項目擱淺至今。依據最初的計劃,這座工廠擬于2014年下半年實現量產,項目產能為12萬片/月。
根據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的數據,中國2011年液晶電視銷售量為4452萬臺,成為液晶電視最大的市場,預計2014年更將達到5720萬臺,占全球液晶電視市場的22%。分析還認為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的增長態勢還將保持一段時間。
然而,由于產能過剩、經濟大環境不佳等原因,全球液晶面板業已連續七個季度陷入虧損,國內市場也在逐漸顯現產能過剩的隱憂——除此次重啟的LGD項目,國內已建、在建或將建的8.5代線還有京東方(在合肥與北京均有生產線)、TCL華星光電、三星蘇州(四條)。南京中電熊貓更宣布在計劃建設第10代TFT- LCD生產線。而此前,國內已有兩條6代線。
除此之外,還有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的潛在威脅。目前,三星、LG都計劃投資8代OLED線,業內預計此類電視會在兩三年后大規模上市。
產能過剩隱憂
盡管目前國內液晶面板市場尚有空間,但全球市場已持續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
調查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電視面板出貨總量為1856萬片,環比減少5.2%。而目前國內品牌電視面板采購量仍繼續攀升,4月單月采購量為402.9萬片,占全球比重由去年4月的18%上升到21.7%。但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仍提醒說,中國面板需求的“餅”就那么大,爭吃者在增加,自然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
此前,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內資面板廠都紛紛投產,而LGD廣州大項目在未來一旦投產,勢必給內資面板廠帶來壓力。
到目前為止,國內已擁有5條8.5代線。依據業內人士的分析:按一條線年產2000萬片32英寸面板算,一年的產能就將達1億片,而目前我國一年的液晶電視產量約為1億臺。有觀點認為,未來兩三年,這些項目都達產后,國內液晶面板很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現實。
此外,當前液晶面板價格日益下降,單位利潤趨薄,加上建面板廠的投入巨大,國內一些面板企業的盈利壓力不小。
鑒于當前全球液晶面板業的現狀,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研究中心經理柏德葳對于LGD廣州項目的盈利能力持觀望態度。
但也有業內聲音表示,對于液晶面板的發展前景無需過于悲觀。在日前舉行的“2012中國智能電視高峰論壇”上,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就表示,目前全球面板業有回暖跡象。
他介紹說,今年二季度,液晶面板價格觸底反彈。而從全球范圍來看,由于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的液晶面板新廠建設速度放緩,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能過剩問題。
而從面板的獲利能力看,謝勤益認為韓國、中國臺灣的8.5代線基本上建于2006年、2007年,按照韓國折舊期5年、中國臺灣折舊期6年的標準,這些8.5代線將在今明兩年完成折舊。“如友達、奇美目前虧損12%-15%,折舊完成后,它們可實現盈利。”謝勤益說。
不過,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還是建議面板企業應謹慎擴張,他認為目前全球電視市場逐漸進入飽和,未來幾年面板供應量仍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蘋果和唯冠本來是生意場上的合作伙伴。2009年,蘋果通過IP公司以3.5萬英鎊的價格購得臺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標。但因大陸iPad商標的所有權并不在臺北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隨著蘋果iPad進軍大陸市場,雙方糾紛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LGD廣州8.5代液晶線重啟 面板產能驟增致競爭升級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