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政府推出的265億節能家電消費補貼使得家電行業從2011年的“寒冬”一下子回歸夏日。不過,由于家電補貼讓一些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企業獲得喘息之機,因此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家電補貼讓部分家電企業患上了“政策依賴癥”。
《投資者報》記者查詢空調上市企業自2008年家電補貼政策開始實施以來的業績情況發現,各企業毛利率在家電補貼實施一年之后的2009年達到頂峰。在政策逐漸收窄和面對越來越高的成本之后,上述企業的毛利率從2010年開始逐漸出現下滑,這其中尤其以空調二線品牌志高為最,志高也由此面臨著業內有關“政策依賴”的指責。
對于上述指責,志高控股(00449.HK)董秘梁漢文并沒有向《投資者報》記者做出正面回應。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此次節能家電消費補貼有著對節能空調消費的引導作用,但是政府推行的上述補貼政策正在給空調市場的競爭秩序和企業的良性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志高的補貼依賴癥
事實上,在人們對于家電補貼爭議不斷的同時,作為空調二線品牌的志高也被業內指責為患有“補貼依賴癥”。
志高控股董秘梁漢文也就這種說法對《投資者報》記者進行了回復。他認為,盡管國家是將財政補貼直接發放給推廣企業,但企業不是最終的補貼對象,而是通過企業或其經銷商最終讓利給消費者。補貼的對象表面上是企業,而實際上企業只是充當中間人。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投資者報》記者從志高控股財報獲悉,志高空調2011年整體毛利率從19.5%降至13.7%,而志高一直在高能效產品上的努力,讓業內人士對于這一現象與節能惠民補貼縮水產生合理想象。
志高在其2011年財報中也坦承,其每臺產品的平均補貼大幅下降,2011年只有前五個月發放補貼,同時表示公司在調整產品組合和售價以抵消這種不利影響需要一定時間。
對于志高空調毛利率的下降,家電行業觀察家劉荷清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志高主要還是以三四級市場為主,所以它的毛利率不會太高;而近年來志高也在努力想要進行轉型,調整其市場機構,這也讓其在盈利能力上會較弱。”
業內人士表示,節能家電補貼政策的終止,加速了空調行業品牌的兩級分化,企業必然要不斷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安全地回歸到政策刺激結束后的行業競爭之中。二線品牌如志高本來在市場上遇到的增長瓶頸就較大,自身又在經歷轉型,在2011年政策的刺激消退后,盈利上的表現也就會有所波動。
對于補貼產生依賴,并不是說企業就等著補貼來促進增長,而是補貼在2008年各項家電政策實施以來已經成為空調企業無法擺脫的外部因素。
“并沒有形成長期有效機制的政策刺激,難以起到結構調整的作用。而這些‘一時興起’的政策,反而讓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難以調整。”家電觀察家彭雄江對記者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近些年,政府出臺了大量扶持政策并批準了一批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相關部門陸續從人才、資金、平臺、服務等多方面給予試點城市鼓勵和支持,其中包括稅收優惠政策。近日,商務部再次發出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信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5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