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終其一生都未曾踏足中國,雖然這種個人行為并沒有影響蘋果的iPhone、iPad在中國市場熱賣,但卻實質性地造成了蘋果相關產品中“中國元素”的缺失。在其競爭對手三星、摩托羅拉、HTC早已完成了軟件層面的中國化改造的情況下,蘋果在熱門應用例如智能語音助手、地圖、微博客、在線視頻等仍然維持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狀況,難免會讓中國消費者感到莫名的失落。
所幸的是,作為繼任者的蒂姆·庫克清醒地認識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于是我們在本周舉行的WDDC上,看到了蘋果推出中文Siri、內置新浪微博、內置土豆優酷視頻等一系列的革新。雖然相比全新發布的采用Retina視網膜高清屏的Macbook Pro,這些基于iOS6進行的創新并沒有那么打眼,但在市場吸引力上,這些針對中國市場的應用本土化努力則具有更高的價值。因為對于中國用戶來說,iPhone、iPad才是最受歡迎的蘋果產品,至于Macbook,還只是發燒友和潮人的專屬,遠沒有達到“街機”的水平。
蘋果針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加速做法,可謂情理之中。今年一季度蘋果共售出3510萬部iPhone以及1180萬臺iPad,但在這種天量的背后,歐美成熟市場銷量放緩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相反,以中國、巴西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才是蘋果能夠持續保持高增長的關鍵。以中國市場為例,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增長三倍,收入突破79億美元,已經成為了蘋果在美國之外的第二大區域市場。要知道,這樣的成果還是蘋果未能和中國三大運營商達成全面合作的情況下取得的,實際上,一季度僅僅只有中國聯通是蘋果在華的合作運營商,中國電信取得蘋果iPhone銷售權已經是二季度的事情,而擁有超過6億手機用戶的中國移動迄今還未能成為蘋果的合作伙伴,這個蘋果在中國市場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這顯然是蘋果在iOS 6上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一系列的細節本土化微調的最重要原因。和歐美市場相比,中國的手機用戶量不僅有著超10億的規模優勢,而且追逐時髦的熱情上也要強烈得多。根據市場調查統計,中國手機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為9到12個月,遠遠短于歐美成熟市場18到24個月的水平。此外,中國手機用戶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激增,已經使得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這也為蘋果的終端+應用模式協同掘金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更加關鍵的是,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在中國的筆記本電腦市場,蘋果的Macbook的占有率遠低于其在美國市場的水平,雖然Macbook的價格一如既往的“高高在上”,但考慮到中國電腦用戶的龐大規模基數,僅僅是搶奪高端商務人士和潮流時尚人士的細分市場,蘋果仍然有著巨大的商業機會。所以我們看到蘋果在WDDC上發布的新版Mac OS“山獅”同樣加入了大量中國化元素:內置新浪微博、Siri支持中文、搜索引擎增加百度,提供優酷、土豆視頻源。
推薦閱讀
漢王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超募資金1.7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及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漢王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超募資金1.7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及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1.2億元被用在提前歸還銀行借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蘋果產品加入中國元素掘金中國市場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50540.html